宋词鉴赏·《生查子 独游西岩地》·辛弃疾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西岩”是上饶的名岩之一。这首词大约写于罢官闲居时期。
全词以设问起头,青山本来是无意识的,当然它不会拒“招”,而作者却用“招不来”三字去描写它,这就把青山和“高人”一样,不阿附世俗的高贵品格表达出来了。苏轼在《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中说过: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作者虽化用其意,但两者相较,则苏诗显得质直,辛词显得含蓄,风格是不一样的。
“岁晚太寒生”二句是说到了深冬,天气非常寒冷,青山难耐严寒的威逼,唤我到溪旁居住,和它做伴。比喻自己到了中年以后不得不违心地归隐山林是由于政治气候恶劣。
“山头明月来”二句,承上片末二句而发,描写山间月出的景色,月上山头,来到人间,一个“来”字便把明月人格化了。“本在天高处”这五个字虽极平常,却含有不寻常的意义。作者越是把明月写得亲切可爱,越显得山居生活的寂寞难忍,也就越能暴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因而就赋予这首小词以深刻的社会意义。
“夜夜入青溪”二句,承“山头明月来”而发,同时又加以深化。如果说,“山头明月来”是写抬头看月;那么,“夜夜入青溪”则是低头见月。作者使用了“来”、“入”、“去”三个字,就饱含感情地把明月东升西落的情景写出来了。月之来,目的在于听读《离骚》,则月与作者同趣可知;在这儿,作者的感情也是明月的感情,明月的感情也是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人月合一,进一步深化了作者除明月而外世无知己的悲愤情绪。
上一篇:姚宽《生查子情景》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下一篇:欧阳修《生查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