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苏辙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中秋节,时苏辙与其兄苏轼聚会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苏氏兄弟早岁同登进士科,同为京官,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辙于熙宁三年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学官,苏轼于熙宁四年自开封府推官出为杭州通判。苏轼于赴任途中,曾过陈州晤苏辙,此后,两人相别,已七年不得相见。苏氏兄弟手足之情极为深厚,苏辙幼时从其兄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游宦四方,兄弟俩曾相约早退,以求“闲居之乐”。这首词真实表达了这种意愿。
词作上片叙写苏辙与其兄苏轼在彭城欢度中秋夜的情景。“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熙宁九年(1076),在东武(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苏轼曾有《水调歌头》中秋词,寄怀子由。“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岂意”,表示出乎意料。古汴河,下连古泗水,属于清河的一部分。《凉州》,乐曲,即流行于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歌词多描写西北方的塞上风光及战争场面。“鼓吹”,原指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这里指一般鼓吹乐。
下片就眼前之聚会,想到欢悦中隐藏着忧愁,相聚而无法久留,进一步坚定“早退”之意。“披翠着紫”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但他们与夜宿汀洲之鸿雁一样,都不能长相聚。“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素娥”为嫦娥别称,即指月亮,坐中之客留恋团圆之夜,而月亮却没有一点留恋意。“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人生不能长相聚,今夜与宾客歌酒赏月,热闹一番,明夜却是孤帆一片,投宿于山村水驿,其凄凉境况可想而知。苏氏兄弟为实现其“致君尧舜”的宏图大略,一再进取,又不得尽其才,与王粲的遭遇相接近,作者在此劝说其兄苏轼早日归隐,同践旧约。这也是全词的主旨。
上一篇: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下一篇: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