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杨万里·昭君怨》杨万里
杨万里
赋松上鸥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①,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②。知是沙鸥来宿③。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④。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⑤。报沙鸥。
注释 ①泊:停留。②扑鹿:象声词。形容拍翅声。③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唐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④俄顷:一会儿,片刻。⑤“我已”句:指词人已经辞官。归休,退休回家。
梅花绶带图 【清】沈铨 南京博物院藏
鉴赏 据《宋史》记载,由于韩侂胄的专权误国,正直的杨万里一再受到打压,长期被贬,愤而辞官,归隐家乡吉水,最终报国无门,忧愤至死。本词就是杨万里辞官归隐家乡时的作品。题目“赋松上鸥”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词。小序交代了鸥来而复去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感而赋之”一句,则说明了写作动机。
从小序中,我们知道,作者在书斋晚饮,好像是一个人在喝点小酒。一个还不是太深的夜里,自己和孩子同在书房里,没有谈心的知己,浊酒可以消解一下自己的寂寞。偶然听到屋外松树间“扑鹿”的声响,凭借多日的经验,不用自己出去看,就知道这是沙鸥来投宿的。这里词人对待沙鸥好像有种老朋友的熟悉了。我们于此不仅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静寂,又能感受到词人的寂寞。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诗句,词人这里差可比拟。可是怕小孩子不懂事,打扰了沙鸥朋友的睡意,词人告诉几个小孩子说,千万别把它给惊吓了。一个“莫”字,一个“恐”字,把作者对于沙鸥的喜爱表现得十分真切,富有生活情趣。
下片中沙鸥还是飞走了,词人惘然若失。不知道沙鸥飞到哪里去了,可是自己还对着苍茫的夜色,好像要和沙鸥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沙鸥的飞来让词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尽管叮嘱了调皮不懂事的小孩子,可是沙鸥还是飞去了,和它来时一样不可预期,给词人留下的却是深深的失望。先前的惊喜已经荡然无存,一个“不知何处”,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沙鸥的关切,其实也是对自己万分焦虑的真实描写。自己心头的万般心事,真想全部抛下,和沙鸥一样自由自在。在古人笔下,“海鸥”“沙鸥”以飘零、伤感、来去自由的形象受到人们关注,成了世外高人或隐士的象征,常常被那些受名利萦绊的人所感叹,寄托自由自在的情怀。此词亦复如是。没有丝毫的渲染和夸饰,似乎只是简单地平铺直叙,而在读者的意念中,却分明看到作者寂寞苦闷的心境。全词只是写沙鸥来而复去的简单小事,词人将自己的活动心境点缀其间,就多了很深的内涵。杨万里的词和他的诗一样,如摄影中的快镜,很小的事情,很匆促的事件,总能在狭小的范围内表现更多的东西。本词的郁闷胸怀触目即可传达,不仅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表达了一位爱国者报国无门故作放达的胸臆。(徐到稳)
链接 《昭君怨》词牌。词调得名于汉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又名《洛妃怨》《宴西园》。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杨万里别出机杼的“诚斋体”诗。杨万里之诗始学江西派,既而学陈师道五律、王安石七绝,后学唐人绝句,51岁时“若有所悟”,尽弃所学,别出机杼而自成一体,人称“诚斋体”。其特点是:善于发现、捕捉稍纵即逝的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动态,“眼明手捷,踪矢蹑风”,将其“生擒活捉”;想象丰富,视角多变,构思新颖,能从习见事物中写出新意,把“死蛇弄活”;结构层叠曲折,句法灵动多变,若无格律拘束之苦;语言新鲜活泼,俚俗化、口语化倾向十分明显;寓情感、讽刺、理趣于诙谐之中,饶有幽默之趣,为我国诗歌所罕见。然“诚斋体”中也有些作品率意下笔,意思琐屑,语言亦流于滑快粗疏。宋人多谓“诚斋体”得力于江西派的“活法”,其实“诚斋体”的“活法”主要体现为“跳腾踔厉”追蹑造化,以及构思、句法、语言的灵活变化,与江西派“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的“活法”含义有所不同。“诚斋体”师法自然、表现自然,为我国诗歌开拓了审美新境界。它突破了江西派诗风的一统天下,是南宋前期诗风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时名声在陆游诗歌之上,不少诗人都有模仿诚斋体之作,对后代诗歌也有颇大影响。
昭君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①。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②。聚作水银窝③。泻清波④。
注释 ①扁舟:小船。②真珠:即珍珠。此处喻指荷叶上晶莹的水珠。③水银窝:“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④泻清波:泻下清澈的水波。
鉴赏 这首词写词人梦见西湖荷花以及惊醒后的情景,笔调轻松活泼,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明明是首写荷词,词人却不急着动手,不写荷,倒写了梦,真是新颖独到,不落窠臼。梦见什么呢,梦到自己在西湖扁舟中赏荷,没有更多精细的描写,一句“香满西湖烟水”,就给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仿佛将读者置身于西湖中央,四面都是田田出水的“接天荷叶”,自然不少点缀其间的“映日荷花”;微风袭来,满湖都是荷影,满湖都是荷香。起首两句,写得特别摇曳多姿,一如梦境中的荷花。“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唐李商隐诗中曾有“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作者也许有同样的雅兴。只不过,现在本来是在泛舟西湖的美梦中,忽然夏日的暴雨说来就来,雨水落在船篷上,声音清脆,把自己由美梦中拉回现实中来。元好问的“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深得后人称颂,原曲牌“小圣乐”也变成了“骤雨打新荷”。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元好问的妙句或许从此化来,而表达的效果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打”字用得十分新颖巧妙,将荷上雨声误为雨打篷声,醒与梦迷离交织。这里写到梦,是对起首处梦的回应,这才把自己的梦境与现实解释清楚,巧妙联合,不着痕迹。
词的下阕就是描写现实中自家的池荷在雨水中的趣态。不仅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而且将梦中的情景与眼前的事实联系起来,相映成趣。明明是骤雨打荷,可是词人不这样说,一个“池荷跳雨”不仅写出池荷的动态,更写出池荷的主动。现在我们不知道是雨在侵犯荷,还是荷在凭着雨水嬉戏了。荷叶上的水珠乱窜,那也是灵动的珍珠。雨水打在上面,由于受力不均匀,或许又有风的轻拂,水珠就会随着荷叶面相应变化。一个“散了”,一个“还聚”,不仅可见词人的细致观察,更将他的喜爱溢于纸上。“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散了又聚,聚了又散,最终由于叶面承受不了重量,水珠还是落下去了。“跳”,“散”,“聚”,“泻”,几个简单的动词,很认真地表达着自己的观察,很分明地显示着自己的热爱。不仅将雨珠在荷叶上的散了又聚、聚了又散的循环往复写得活灵活现,也让读者感觉到整个意境与池中的荷叶一样圆满。
这首词由词人的梦境入手,由梦境写到现实,由西湖写到自家,由未雨写到雨势,短短的篇幅,由于词人高超的“剪辑”技巧与艺术手法,就有了很丰富的内涵。西湖的荷花是天下闻名的,词人的池荷只是词人的独赏。词人在梦中闻到的香气,实际上是自家的荷花传到鼻中的,下阕写的也全是自家荷花的欣赏。尽管只是这么小小的一池,词人并不以此自限,爱荷之情并不因此而有所减少,似乎更有敝帚自珍的倾向。杨万里一直注重诗歌创作中的“活法”,常常从身边事物取材,并总是写得饶有情趣,这不仅是写诗填词技法的问题,作者的性情趣味更让我们怀有真诚的敬意。(徐到稳)
蒲塘秋艳图 【清】 恽冰 故宫博物院藏
上一篇:《两宋词·吴感·折红梅》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郑域·昭君怨》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