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李清照·玉楼春》李清照
李清照
红 梅
红酥肯放琼瑶碎①。探著南枝开遍未②。不知酝藉几多香③,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④。闷损阑干愁不倚⑤。要来小看便来休⑥,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 ①“红酥”句:谓梅花含苞待放。红酥,胭脂类化妆品,形容花瓣的红润细腻。琼瑶,美玉或玉石,此处比喻梅花的光洁。②探著:探看。著,语气助词。南枝:南枝向阳,梅花先开。③酝藉:即酝酿,此谓梅花自含蕊到花开已酝酿多时。④道人:知人。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谓梅花知人憔悴。⑤阑干:栏杆。⑥要来:即“邀来”。休:语末助词,犹言“罢”。
红梅图 吴昌硕 南京博物院藏
鉴赏 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它以清新淡雅的芳姿,超凡脱俗的气质,经霜耐寒的品格历来备受文人的青睐,尤其是到了宋代,以淡为美,文人对梅更是推崇备至,留下了许多不俗的词章,如梅尧臣:“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王琪:“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梅花》)欧阳修:“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对和雪忆梅花》)等等。本篇也是题咏“红梅”,作者以清倩的笔触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精确地传达出了梅花的风雅妙韵,被评为“得此花之神”(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开篇即是梅花的含苞待放之态。以“红酥”比喻梅花花瓣的红色凝脂,以“琼瑶”形容花蕾的温润美好,寥寥几字,便使梅花的天生丽质与清雅不俗跃然纸上。“肯放”运用了疑问的口吻,作者似乎在与花商量,细细品味,不难窥见作者“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的一片痴心。“探著”句词人再次设问,洋溢着对梅花的无限关切,为何如此呢?花开必衰,旺盛的背后就是荼靡,所以作者极怕它开得太早,匆匆地走向香残玉损。花虽是含苞未绽,却蕴涵着无限的情韵,丝毫不亚于花开的情味。作者爱梅、更惜梅,其实也只有真正的爱梅之人才会自然地生发此种心怀。在这里,作者俨然就是梅花的知己,而梅花也是作者的知音,一“探”字便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梅花小心翼翼地将奇葩缀上枝头,将春色带给人间的情态,原来,梅花也是有情的。
“探著南枝开遍未”句委婉地表达了梅花多未开放。南枝,本是指南边的枝条,后常指代梅花,如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琐》《红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唐李峤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可见南北枝事,其来久远。“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两句,作者运用对偶句,仍写花的含苞未放,“酝藉”表明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包藏”表明梅花的深邃、不俗。这两句大有内涵:梅花不是以浮动在外的飘香来媚俗,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蕴藏在内心的真意警世,来觅取知音的赏识,而这种深藏的真意也只有知己才能体察出来。
词上片主要写梅花的情态,下片转而塑造赏梅之人的形象。“道人”两句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它的“多情”,也烘托出人的无限愁思,其笔调也由原来的热烈转为幽婉。梅花虽好,可是作者的心中有太多的愁怨,她已经没有心情继续赏玩,百无聊赖中,她静静地躲在窗底,黯自神伤。“闷损”依旧,何以解忧?暂且凭栏,倚阑处却是更加烦忧,旧恨未平,新愁又生,她是不懂“独自莫凭栏”(南唐李煜《浪淘沙》)的道理的,所以深深纠结在凭栏的伤感中。而梅花仿佛看穿了人的忧愁,读懂了人的伤悲,竟向人发出了呼唤——“要来小看便来休”,它邀请女主人公前来赏花,不要在惆怅百结中愁眉不展。作者语出新奇,既勾勒出了一幅作者伤感憔悴的肖像图,又描绘了一幅温存风趣的漫画,的确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作者会去继续看梅吗?“未必明朝风不起”便是谜底,女主人公自是惜花之人,答案已无须明言。全词在轻巧别致中收笔,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这首《玉楼春》深谙此道,词人极言“憔悴”“闷”“愁”,看似浅露,但是对于愁闷的原因,却隐而不宣,其实这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闲愁。作者还构筑了一道人花对语的风景,上片人问花,下片花邀人,相惜相怜,风情无限。(张雅莉)
集评 清·朱彝尊:“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林君复‘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此为绝唱矣。他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仅易江为二字,以‘竹’‘桂’为‘疏’‘暗’,是妙于点染者。馀如苏子瞻‘竹外一枝斜更好’、高季迪‘薄暝山家松树下’,亦见映带之工。高续古绝句云:‘舍南舍北雪犹存,山外斜阳不到门。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可谓传神好手。朱希真词‘横枝清瘦只如无,但空里、疏花几点’、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不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 若朱雍之《梅词》、黄晞颜之《梅苑》、李龏之《梅花衲》、释明本之《梅花百咏》,诗愈多而神愈远矣。”(《静志居诗话》卷一八)
上一篇:《两宋词·马瑊·玉楼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无名氏·玉楼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