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①。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②,莫分茶③。枕上诗词闲处好④,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⑤,木樨花⑥。
注释 ①“病起”句:出自苏轼《南柯子》:“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②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有草本、木本两种,可以入药,能祛肺寒,醒脾健胃。③分茶:以熟水与新茶,“二者相通”,在瓯面上变幻出各种物象。此法始于宋初。④“枕上”句:指自作诗词或家藏书籍。《金石录后序》:“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偶病中抱玩,搬在卧内。”⑤蕴藉:含蓄宽容,比喻木樨花的温雅醇厚。⑥木樨花:即桂花。一作木犀,以木纹如犀而得名。
豆角图 【清】 原济 天津艺术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据《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此年八月十八日因病卒于建康,“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这首词即是病里所作,主要描写作者病中的生活情状,全词真实可感而又含蓄深沉。
开篇从词人的形象起笔,“萧萧”本是形容环境的冷清凄凉,这里指头发稀疏的样子。“鬓华”即是“花白的鬓发”,而“鬓华”又“萧萧”,极言词人病后的衰老与憔悴,其实作者此时才三十五岁,还未到“风鬟霜鬓”(《永遇乐》)的年龄,如此着笔只为了突出病痛的摧残。她刚经过了国破家亡之苦,又遭受了丈夫去世之哀,这双重的打击足以使她悲痛欲绝,奄奄一息,“早生华发”并不为过也,只有经历了切肤之痛的人才会这么容易老去。
刚刚病起,紧接着又是“卧看”,表明了作者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依旧虚弱无力,“残月”表明了时间已是夜晚,词人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无所事事,她只好隔着纱窗,看着月影,“上”字说明月亮刚刚升起,而且此月应为下弦月,当此之时入夜尚浅。
作者没有继续表现词人的病痛和愁绪,而是笔锋一转,开始写饮汤喝药之事。“豆蔻”不是简单的植物,还是一种药,它性辛温,能去湿气,祛肺寒,恰好调理词人的身体。“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豆蔻连梢煎熟水”可能就是宋人治病的一种方式。分茶,很多人解释成品茶或饮茶,是不确切的,其实它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小游戏,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病后心情不好,当然是“莫分茶”了。
“枕上诗词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是作者排遣病痛的方式,她的枕上诗词自然是很多了,自作的,家藏的,不胜枚举;门前的风景又是淡雅佳美,更添小雨,别有意境,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值得借鉴。读诗、品词、赏景确实能给大病中的人带来一些解脱,不必时刻纠缠于病痛的折磨中,自然是“好”了,而后作者却冠“闲处”二字,而“闲处”又是什么时候呢?——病痛中。这就折射出作者每天都是愁闷无绪,一切都索然无味,只有在病痛中才可以偷来片刻的清闲,其他的时候都纠结在人生遭际的折磨中。
末尾作者又描绘了一幅木樨花的图画。作者的眼中,木樨花是“终日向人多蕴藉”,将木樨拟人化,写得隽永别致。本来是自己看花,作者却偏偏说花“向人”,把木樨写得非常多情,“蕴藉”,写桂花温暖清雅的风度,木樨开淡黄色的小花,简单怡人,虽不像牡丹芍药那样浓艳媚人,却也别有一种气质,用“蕴藉”形容,可谓得其神。初看这是一幅非常温馨的画面,人花两悦,但是细细品味,却有深意。“终日”就揭露了谜底,这二字表明词人一直在看花,不曾离开,为什么呢?因为它“多蕴藉”,更因为陪伴自己的只有木樨花,作者的病痛也只有木樨花知道。
这首词与李清照其他的词作有些不同,显得更加曲折、蕴藉,亲人逝去,自己大病,作者本来心情是非常沉重的,但是采用的全是平静之笔,看似好像毫无感伤与悲痛,其实这正是秘谛所在,这种静默正是词人透彻心扉的炎凉,作者长歌当哭,在淡漠中抒写人生,抒写自己,暗含了对生活的绝望,也折射出心如死灰的沉寂。(张雅莉)
链接 号称“茶百戏”的“分茶”技艺。分茶为宋代的一种泡茶技艺。善于此艺者,通过注水入茶盏时轻重疾徐的变化,以及注水后的不同搅动,可使茶水表面幻化出文字、图画及各种物象。宋陶榖《清异录·茗荈》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又载:“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所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亦即指此而言。
上一篇:《唐宋五代词·李璟·摊破浣溪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柳永·望海潮》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