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康与之·诉衷情令》康与之
康与之
长安怀古
阿房废址汉荒丘①。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②。
潇湘八景图(局部)【元】张远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②渭水:即渭河,源出甘肃渭源县,东南流入陕西境,至潼关入黄河。
鉴赏 这首词咏怀古迹,题咏的对象是古都长安,作者吊古伤今,在感慨今昔之别的同时寄寓着对当前偏安政局的无限忧思。
上阕从“阿房”开笔,直入古迹。阿房宫,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在长安西郊,它是秦王朝统一与强盛的标志与象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馀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是当时极其宏大的建筑,但西楚霸王项羽入关以后,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烬,而今作者再见,自然已是“阿房废址”了,只剩下了昔日辉煌的记忆。
接着作者开始描述“汉都”长安。秦建都咸阳,紧靠长安,汉则定居长安,使之成为千古名都。关于汉都长安的繁盛,最直接的材料便是汉赋,班固的《西都赋》、张衡的《西京赋》都是汉都长安曾经辉煌的见证,那时的长安“左据函谷”“右界褒斜”“奉春(楼敬)建策,留侯(张良)演成”“既庶且富”“厥土千里”“体象天地”“经纬阴阳”“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极尽繁荣富贵。曾经的豪华、庄严,现在竟成了狐兔群游的地点,大有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之感,想世事难料,万事终成空,所有的繁华都将逝去,一切辉煌也不过是杨花春梦,不变的只有那古今愁情,绵亘千载,悠悠不尽。
下阕进一步抒情。古原,在长安城南,是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点,又名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直至中晚唐之交,古原仍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作诗抒情。但是经历了岁月变迁,古原也已是满目凄然,昔日的繁华锦绣,今日成寥落萧寒,故作者发出“君莫上,古原头”的劝慰之语,因为此刻带给他的只是“泪难收”,遗恨悠悠。
“夕阳”三句画面清冷,色调暗淡。唐李商隐曾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的绝唱,而此时的夕阳,却不是情致的代表,而是催促岁月变迁、催促美之流逝的残酷角色。抬望眼,只见“塞雁南飞”,原来寒秋已至,万千萧瑟汇聚词人心头,无可排解,且看水流,渭水无语,静静向东,也许不变的只有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送走时间,缓缓流淌,但却带不走词人心底郁结的烦忧。
长安,极尽繁华,终成旧梦,这一切让作者心潮难平。写古是为了喻今,如今的汴京,不也恰似眼前的长安吗?靖康之变,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汴京早已在风雨中摇曳不堪,或许也已变成“狐兔又群游”的悲凉地,教人不敢回首。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歌舞升平,何时才能北上中原,兴复统一之梦?建炎初,高宗驻扬州,康与之上《中兴十策》,名震一时,而这篇《诉衷情令》恰似《中兴十策》的姊妹篇,洋溢着不尽的家国愁和盛衰忧。
全词语言平实,格调幽婉,感情深沉。作者借古伤今,表达出对南宋现实的深深忧患和对昔日北宋繁华的无限追恋,带给时人伤感也令志士仁人扼腕长叹,激起他们心底永恒的家国情结。(张雅莉)
集评 宋·王性之:“康与之长安怀古《诉衷情》云:(略)。如此等词居然不俗,今有晏叔原亦不得独擅。”(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七引)
上一篇:《两宋词·陆游·诉衷情》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唐宋五代词·韦应物·调笑令》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