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杨亿·少年游》杨 亿
杨 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①,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 ①千寻翠岭:高高的梅岭。寻,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一寻。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唐朝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②“迢递”句:化用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③寿阳妆罢:用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记载,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宫中争相模仿,于是称之为“梅花妆”。
鉴赏 这是一首咏赞梅花的小令,也是宋人最早的咏物词之一。全词通过描写在风雪交加之际依然傲然凌寒盛开的梅花,既赞美了梅花高洁顽强的精神,又抒发了对人生易受“等闲风雨”打击的感慨。
梅花图 【明】 陆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起首三句点明地点和时令,通过刻画江南严冬时节风雪肃杀的景象,展现梅花生长和开花的恶劣环境。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在本词里则是通过飞雪满村的描写,烘托梅花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傲雪精神和不俗之美。后面三句,转而直写梅花的芳香和美艳,通过化用前人邮寄梅花传递友情的诗句,说明梅花象征了纯真的情谊。
下阕承上所述,托物抒怀,借景言情,具体地描绘了梅花的“芳艳”。“寿阳妆罢”句,既化用了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也有喻梅花为风雪俏佳人之意,赞美了梅花那种不惧风雪、冰肌玉骨而又不失天真情态的出尘脱俗的风度。“等闲”一句写梅花无端遭到风雨的摧残。词人于此处用“等闲”二字,含有平白无故之意,“又”字则表示“再三”之意。杨亿为人性情耿介,好名节,在此也隐喻词人自己久历宦海的那种忧谄畏讥的不安心理。末句以情语作结,化用唐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意,说明词人在风雨纷纷的现实中,为名花零落而感到十分痛惜,以至于在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梅花落》的曲调。面对梅花遭受纷纷风雨的摧残,虽然心存不忍,然而却还要“忍见”“忍闻”和“忍受”这种不公现实,其情极为凄婉哀伤。
全篇没有出现一个“梅”字,但处处在写梅,或状景、或用典、或绘形,将梅花的“冰姿玉态”、风采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借物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朦胧柔美的意境,抒发了人生中对美好事物易受打击的感慨,余味悠长,发人深思。(李飞跃)
链接 《少年游》词牌。又名《玉腊梅枝》。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一字、五十二字诸体,句式、用韵,变化不一。五十字体、五十一字体,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五十二字体,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又张先有《少年游慢》,双调,八十四字,仄韵,与令词《少年游》的体制不同。
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四字句。四言诗曾在先秦时代一度盛行,《诗经》即以四言句式为主,后来四言句又在骈文中得到普遍运用。词体也吸收了四言诗及骈文四言句的艺术经验,使四字句成为词体的主要句式之一。据统计,《全宋词》中所用四字句约为七万一千一百多句,是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句式。四字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长短适度,便于搭配,尤其适合于排偶。词体中的四字句除大量用作散句外,以对偶句最具特点。如词体中有《四字令》一调(又名《醉太平》《醉思凡》),为双叠体,即以开头和换头皆用四字对句为特点。汪东《词学通论》云:“四字句例,于词中极为紧要,其排偶处,尤须精警动目,不可草草。”可见词体中四字对句的重要性。(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上一篇:《两宋词·黄庭坚·少年心》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柳永·少年游》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