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贺铸·石州引》贺 铸
贺 铸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①。还记出关来②,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③,红泪清歌④,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⑤。欲知方寸⑥,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⑦。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⑧。
注释 ①龙沙:《后汉书·班超传》“咫尺龙沙”唐李贤注:“白龙堆沙漠也。”泛指北境荒寒之地。②出关:自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今河南浚县东)。③画楼:雕饰华美的楼阁,这里指饯别之所。④红泪:暗用薛灵芸之事。《拾遗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⑤音尘:音信。⑥方寸:内心。⑦“芭蕉”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⑧厌厌:愁苦的样子。
早春图 【宋】 郭熙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词是贺铸对自己年轻时一段恋情的追忆,疑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初春,词人当时在临城(据钟振振校注的《东山词》)。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贺方回眷一妓,别久,妓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云(略)。”
上片主要写景,又情景交融。首三句,点明时节正是初春,天气微寒。雨后初晴,斜阳照彻大地,万物也在这金色阳光的映照下焕然一新。“春意空阔”写出了辽阔旷远的天宇间春意弥漫的景象。接着词人从细处着笔描摹春天的景致:近处送别的“长亭”旁,柳丝才泛微黄,柔条竟已被送行之人攀折,不由得触动词人的离思;而远处水畔弥漫着的清烟淡雾中的几点鸦影,更是离人情怀的寄托。“东风销尽龙沙雪”一句描写景色细致生动,其阔大、苍茫的词境,恰与上文“空阔”相呼应。空阔既是春之实景,又烘托出词人的心境。联系词人的情感经历,孤独的他面对如此寥廓的春景,加之点染以“长亭”“柳色”“归鸦”这些足以触动离情的景物,其心中必然愈觉孤寂,进而触发了心中深埋已久的思念,不禁回首当年与情人分别时的光景。上片歇拍两句“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便是上承眼前之情景,下启旧日之情事的自然过渡。
下片词人直接把思绪还原到了当年分别的场景:画楼之上,珍馐美酒,两情相别,心上人垂泪清歌。一句“顿成轻别”,透露出词人对年少轻狂时轻率离别的无限悔恨之意。“已是”二句写词人多年来的思念:一年年对佳人音信的等待可见其情深;等待却杳无消息,又可见其相思之苦。其思其悔萦迂心曲,恰似蕉叶不展、丁香结愁。一句“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改叙述为问答,构思恰似贺铸《横塘路》中的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词章形象生动,摇曳生姿。以“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二句收束全词,既透露出别后天各一方,两心相念的缱绻愁思;也是别后关山渺远,天涯两端,纵使心目俱穷,亦难遣相思之痛的写照,读来令人下泪。“两”字运用尤妙,词人由己及人,推想对方也必是相思满腹,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更可见相知之深,相忆之切,让人回味无穷。
此词章法回环,情文相生,淋漓顿挫。虽为赠妓之作,却不务艳冶,择言构境“极其雅丽,极其凄秀”(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堪称此类词作中的上品。(余雪利)
集评 宋·王灼:“贺方回《石州慢》,余旧见其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筯,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碧鸡漫志》卷二)
链接 《石州引》词牌。《石州引》,又名《石州慢》《柳色黄》。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各家的句法、句读各有不同。
长亭。古代“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都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因常与送别相关,故而诗词中“长亭”成了陆地上离别之所的代名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叔同的《送别》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都把临别的场景设置在长亭,在《西厢记》中更有“长亭送别”这样一个精彩片断。
上一篇:《两宋词·周密·疏影》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张元幹·石州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