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米友仁·阮郎归》米友仁
米友仁
小舟载酒向平湖。新凉生晓初①。乱山烟外有还无。王维真画图②。风遽起,动襟裾③。雨来荷溅珠。一尊相对喜君俱④。醉归红袖扶⑤。
注释 ①“新凉”句:当为“初晓生新凉”之倒装。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晓初,即初晓。②“王维”句: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维尤擅长山水田园诗,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诗作表现恬淡闲适情趣和佛教禅理,意境悠远,并融绘画于诗中,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③襟裾(jū):衣的前襟或后襟,借指衣裳。④尊:同“樽”,古代酒器。⑤红袖:借指歌伎。
鉴赏 本词写作者早秋时节携歌伎泛舟湖上,过着醉生梦死般的生活。上阕写载酒泛舟所见清晨烟波朦胧的山水画境,下阕写作者秋风秋雨下与佳人对酒的惬意情景。
上阕首二句领起全篇,点出时空场景,所谓小舟向平湖,早秋初晓时也。“小舟载酒”意象本已尽潇洒之意,一个“向”字更传达出舟中人的轻快感,远胜于诸如“泛”“行”之类不载感情之词。次句写时令为“新凉”之早秋,用一“生”字,化静景为动景,突出清晨生出“新凉”的活力与清新。“乱山烟外有还无”可谓得中国山水画虚实相间的精髓,亦算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的至高境界了。作者把如此的境界比作唐朝王维的绘画,可谓得其正理。诗人王维善画山水,创水墨渲澹法,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熔诗与画于一炉,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寒食汜上作》)、“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之类。
上阕写景,下阕转入借景抒情,此盖古代词人布局谋篇的一贯做法。下阕首二句写清晨清凉之秋风与清新之秋雨,俱是以动出静。“襟裾”之飘浮与褶皱正显示秋风之飒爽,颇有“长风飘襟裾”(唐韩愈《杂诗》)之感,映照湖光,必有“湖影动襟裾”之美妙。雨打荷花溅起水珠,颇似“雨打荷花珠不定,轻翻”(欧阳修《南乡子》)之神态,既显出荷花之娇态,又衬托出早秋之凉爽,正可谓唐温庭筠“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薛氏池垂钓》)是也。全词末二句写作者与佳人酌酒对饮意阑珊,醉归惬意一手挽红颜,可谓畅快人生,欢乐适意,已是极致。
仿宋元山水图(之二) 【明】徐枋 上海博物馆藏
本词作者米友仁是宋代著名画家,善画山水,自幼承袭家学,发展其父米芾的技法而自成一家,其水墨山水画,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看似草草,却不失天真,多写烟峦云树,表现江南山水朦胧缥缈之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中国古代艺术门类中形文(书法、绘画)、情文(文章)、声文(音乐)皆相通,故往往可以通过作者的绘画类型而知其诗歌风格,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王维亦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下),可谓不刊之论。就本词而言,作者描绘的“小舟”“平湖”“新凉”、初晓、“乱山”“烟外”、风起、“雨来”等意象,清淡而朦胧,颇似一幅小舟出平湖的山水画,亦颇有作者创作水墨山水画所用“墨戏”之手法。(张伟特)
潇湘奇观图(局部) 【宋】 米友仁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米家山水”的代表作——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米芾与其子米友仁以独特的构图,干湿兼用,辅以渲染,往往在画作中表现出“春雨初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的景象(邓椿《画继》评米友仁画)。米友仁的传世名作《潇湘奇观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就极为典型地体现了苍茫雨雾中的特殊韵致。据画家在画卷上的题跋可知,画中所描绘的并不是潇湘之山水,而是镇江的山水。画中峰峦起伏,云雾出没于山间,层林被笼罩在烟霭之中,左下山腰树丛后露出房舍一间。米友仁在这幅画卷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皴法——“拖泥带水皴”,即先用水在画卷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造成画面浑厚自然、迷蒙天际的朦胧缥缈之感,由此也可以真切地了解“米家云山”的艺术风采。
“米家山水”。米芾(1051-1107)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不满宋代山水画家一味强调“古今相师”,被前人陈法束缚的趋势,所以,在其作画时,多“信笔作之”,“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在画作中充分流露画家的自我情感和个性。米芾因长期居住在江苏镇江,对江南云雨微茫的自然现象有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他将浑圆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为皴,干湿兼用,辅以渲染,在画面中表现出氤氲密布、云雨微茫的山林之景。他在山水画中的这一种独特技法,人称“米家山水”(或称“米点山水”)。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又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这一绘画风格,画史上并称为“二米”。
上一篇:《两宋词·黄庭坚·阮郎归》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向子諲》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