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王炎午·沁园春》王炎午
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①。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②。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③,不知江左④,燕子谁家⑤。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事茗图(局部) 【明】唐寅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七宝车: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②谩:徒然。③“且不知”二句: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避世之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典。④江左:长江下游以南地区。⑤燕子谁家: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指沧桑变化。
鉴赏 这是一首写在春天的词。然而词的作者已经走过了人生的春天。在经历了人世的沧桑风雨之后,再来看初春的风光,恍然间,生出了别样的忧愁。
起笔落在春风中摇曳的景物。“杏红欲脸,柳绿初芽。”“红”“绿”两个颜色鲜明的字渲染出初春明媚的风光,“欲”“初”这两个表示即将开始、刚刚开始的动词,预示着春日万物的萌芽。“脸”“芽”这两个字,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表示露脸、抽芽。短小而巧妙的八个字,却分明写出一片春光骀荡。以“又是年时”总冠词首,却微微透露出一丝倦怠和疲惫。仿佛杏红柳绿也无法带给人欣喜和欢颜。“奈寻春”以下七句,写踏春时所见所闻。寻春的步子越走越远,走过湖边街市,走过小巷人家,耳边听见得得的马蹄声,听见卖花人的叫唤声,听见纱窗里有人的歌唱声。天气是“暖日晴烟”,衣裳是“轻衣罗扇”,身边的游人是香车宝马,“看遍王孙七宝车”。这一场描写,和周密在《曲游春》中的描写何其相似:“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然而自“谁知道”,词意陡转入一片悲凉中。
曾经黄庭坚写过:“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幾复》)而今词人写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都是将漫长人世的辛酸坎坷,融入精简的字词中。“风雨天涯”,这四字足以引发人无数的联想,“风雨”是乱世变迁中人世的艰难;“天涯”是此身与往昔的巨大鸿沟。正如“杏红欲脸,柳绿初芽”这八字能让人触摸到春光的明媚一般,“十年魂梦,风雨天涯”这八字也能让人一眼明了十年来词人所遭受的种种苦楚。抗元之败、友人之逝、亡国之痛、光阴之叹。自此我们始知之前所有的春日美好,原来都是回忆中的风景。历历春光,都成刻痕。这难与人言的苦痛,浓缩在这寥寥八字中。
下阕却试图从这痛苦中用力挣脱出来。他用了貌似轻松的语气:“休休何必伤嗟。”“休休”二字的意思,就是“算了吧”。他努力宽慰自己不必伤悲,只是轻轻叹息道:“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临安陷落,王炎午倾家资以助抗元军饷,也曾与文天祥一同参与抗击元军的斗争。如今十余年过去了,南宋早已覆亡,文天祥也牺牲多年,抗元是他一生中用力最深的事情,然而终归于失败,所有的努力只是换来乌丝变成白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这一句“谩赢得”,就能体会到比秦观词句“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满庭芳》)更深的悲慨。接下来,词人连用两个“不知”,传递出他意欲逃避世事、忘怀伤痛的思想。不知门外的“桃花何代”,是说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避世之人一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暗指不接受宋元易代的事实;不知“江左”的“燕子谁家”,而“江左”正是指代南宋的地域,所以这一句中亦含着伤悼故国的意思。“世事无情,天公有意”,这两个对句的工稳沉痛让人惊诧,“无情”的是人世间的朝代更替、青丝成雪,“有意”的是“岁岁东风岁岁花”。这无情与有情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人世的衰亡与自然的永恒构成强烈的对比。歇拍翻入无奈:“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在世事无望、人生无望的暮年,词人试图以“拚一笑”、以酒、以茶来化解忧伤,并与之相伴度过漫漫余生。但是我们切莫忘这是在“杏红欲脸,柳绿初芽”的春日,从前“寻春步远”游兴浓郁的词人,如今只能在酒与茶中逃避春日的时光。他的痛苦有多么深刻,而他只是用这“休休何必伤嗟”的宽慰淡淡说出。(黄阿莎)
集评 俞陛云:“前八句纯写春景,句颇明秀。以‘风雨天涯’二句归到本意,则历历春痕,都成惆怅。下阕皆作超悟语,而其心弥苦。炎午曾为文信国作生祭文,盖志节之士,宜悲之深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宋代比赛茶之优劣的“斗茶”。斗茶,也称“茗战”“点试”“斗试”等,最初兴起于五代北宋之际的福建建安民间。其法,先将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加适量沸水,调成黏稠状茶膏,称“调膏”;然后将茶瓶中煎好的水注入茶盏,称“点茶”,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茶汤面上的白沫),称“击拂”。评判优劣的标准为汤花的色泽和细腻均匀程度、汤花能否持久不消、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等。其后,斗茶者还须品茶汤,以味、香、色三者俱佳为最终胜利。斗茶对茶叶、茶具和水的品质,以及碾、罗、调膏、点茶、击拂等操作技术的要求极高,颇具技巧性和趣味性,既可多人斗试,亦可自煎、自点、自品,故深为文人士大夫喜爱。至北宋中期,斗茶已在北方地区流行。人们还对斗茶技巧不断总结提高,如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对斗茶皆有系统论述。此后斗茶更风靡于全国,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浪人闲汉、市井平民,无不以斗茶为乐事,以至晁补之曾有“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的诗句。此风直至元代才渐趋衰落。斗茶为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还远及日本,日本的茶道即与之深有关系。
上一篇:《两宋词·刘将孙·沁园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蒋捷·沁园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