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赵长卿·青玉案》赵长卿
赵长卿
残 春
梅黄又见纤纤雨①。客里情怀两眉聚②。何处烟村啼杜宇③。劝人归去④,早思家转⑤,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⑥。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⑦。
注释 ①“梅黄”句:黄梅季节下雨,也叫梅雨、霉雨。②客里:离乡在外期间。两眉聚:谓因愁苦而皱眉。③杜宇:杜鹃鸟。④劝人归去: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⑤转:迁徙,转移。家转,这里指回到家乡。⑥萦(yíng)绊:牵缠;牵挂。⑦柴门户:代指贫寒之家。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鉴赏 这首词写作者在梅雨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厌倦仕途、思念故园的感情。
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练的语言生动地绘出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图画。“梅黄又见纤纤雨”,把地点与时间透露了,是在江南的梅雨季节。江南每逢五月六月间有将近一个月的降雨,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一个“又见”,不仅表明这段时间雨水之多,也把自己内心苦闷的情绪很委婉地表达出来。词人本来就远在他乡,饱受思乡之苦;在小雨连绵的时候,词人的苦闷情绪得到进一步感染。想到自己在外遭遇的愁烦,再想到自己“有家归未得”,双眉怎能不拧到一起呢?这两句就为全篇奠定了基调,一股浓重的乡愁弥漫在江南的梅雨中。
“何处”四句更把这股乡愁说得明白。“杜宇”,即杜鹃鸟,传说是一股怨魂的化身。古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名句,如“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唐白居易《江上送客》)、“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唐顾况《子规》)。江南的村子,这时也笼罩在一层蒙蒙的烟雨中了,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杜鹃鸟,用它“不如归去”的叫声,催得远方的游子犯起了相思。上片写景,而景中含情,也包含了作者的心理变化。透过江南的梅雨,烟村杜宇,不难看出伤感的景色中作者淡淡的伤愁。
作者将春色和自己的心情渲染一番之后,下片笔锋一转,抒发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一句,真切地表达了宦游无归的深沉愁苦。一个“何时住”,把词人内心的悲苦直写无遗。“满眼兴亡知几许”,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窥到词人伤感的原因了。词人作为宋朝宗室,生活在两宋之际风云变幻的年代,一定也有心报国,可是宋高宗朝廷对敌妥协,苟且偷安,纵然有补天之才也无法施展。“最难忘、通经好学沉沦。况是读书万卷,辜负他、此志难伸。”(《满庭芳·元日》)词人的沉痛,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更是因为国家的安危。“不如”三句,写出词人的打算。与其这样无用地挣扎,还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词人在《蓦山溪·遣怀》中更有“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流年,熟谙得、无争三昧。风波岐路,成败霎时间,你富贵。你荣华,我自关门睡”之语,都属于无奈与沉痛时的自我麻痹。
这首词的主题与写法很值得注意。词人本来读书万卷,志向远大,但是现实的政治环境实在残酷,小人当道,志士扼腕,因此多了国家兴亡与个人仕隐的关系的感叹以及摆脱功名利禄主题,为后面的元曲所常有,在宋词中却不多见,其写法多用口语俗语(尤其是“不如”三句),与元曲也很相像。我们可以说,赵长卿惯用口语俗语的做法,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词,虽不为当时和后代的词人所称许,但是他的通俗性一面对于元曲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徐到稳)
上一篇:《两宋词·陆游·青玉案》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王炎·青玉案》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