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刘辰翁·摸鱼儿》刘辰翁
刘辰翁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②,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③。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④。前宵正恁时候⑤。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⑥,此会几时又。
注释 ①徐云屋:刘辰翁友人,与刘同年进士及第,尝任谏官,仕终侍郎。②袅袅:原指声音回旋不绝,此处形容情感的缭绕。③“问前度”三句:用刘禹锡诗意。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④剪韭:语出唐杜甫《赠卫八处士》:“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⑤恁(nèn):这。⑥顾曲:语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鉴赏 唐王维曾用俊朗的笔调描述过少年的相遇,“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而刘辰翁的这一首《摸鱼儿》,则是用沧桑的笔调写一场中年人的重逢与惜别。当年金榜题名,同登进士,而今年华老去,意志落空,更何况逝去的岁月中还夹杂着国破家亡的伤痛。所以醉中的刘辰翁苦苦挽留着徐云屋,大概他的心里,也像南朝梁沈约在《别范安成》时的那般悲凉吧:“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起笔以疑问入词,“春归”这个象征南宋覆灭的意象,刘辰翁曾在许多送春词中大力描写。但在这首词中,刘辰翁却只是淡淡写道“怎知他、春归何处”,“怎知”即意味着“不知”,这大有“欲说还休”的意味,接以“相逢且尽尊酒”,就更有借酒浇愁的气氛了。
这场相逢也许发生在暮春,落花纷飞的季节。恰如唐杜甫在江南重逢李龟年的季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江南逢李龟年》中,重逢之后的回忆,明确地指向盛世的宴乐,今昔对比的强烈使人在静默中体会到沧桑流变。而刘辰翁在这首《摸鱼儿》中,只用“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模糊含蓄地给我们一丝回忆的影子。“少年”一词似乎透露出当年的信息,郁结在西湖烟柳上的“袅袅天涯恨”似乎暗示着分别以来的悲苦离恨。接下来的“休回首”三字以决绝的口吻打断了追忆发生的可能。“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又如一幅画面般,呈现出分别的情形与多年来的寂寞。断桥是西湖名景,也是当年临安的胜景之一,景定三年(1262),刘辰翁在临安以太学生赴进士试,与徐云屋同年及第。若两人的友谊发端于此时,那必定和临安的山水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想必这也是为何刘辰翁在明说了“休回首”之后,仍不由自主地又回忆起“细雨断桥”的原因。
“问前度桃花”三句,反用唐刘禹锡的诗意。被贬在外的刘禹锡多年之后返回长安玄都观赏花时,发现从前人人争赏的桃花已经凋零殆尽,不由得发出“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的感慨。正如刘禹锡一样,多年之后,刘辰翁还在回忆着临安城里、西湖边那曾经盛开过的花草,可是,“花复认郎否”这疑问问得凄凉,无法回答,因为草木无情,因为荣枯易换。
所有的悲慨都且不去说它吧,在这个匆匆相聚又要匆匆离别的夜晚。下阕以真挚的挽留起笔:“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剪韭”暗含了杜甫的诗意,是为友人略备薄酒淡饭之意。“前宵”三句,回忆昨夜欢聚时,把酒言欢与酣歌淋漓的欢喜,但“春衫”二字用唐白居易《琵琶引》“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意,所以这欢乐中隐含着悲慨。“空眉皱”,似一句叹息,因为“白发尊前”,因为时光已老。“把手”这一个有力的动作,点醒了离别的难舍。“叹”字以下,写与友人相聚时的快乐,但再度以疑问结尾,“此会几时又”,底色是悲观的,因为预感此后相聚机会渺茫。
这首词中用的“春归何处”“花复认郎否”“此会几时又”三个疑问都是让人无法回答的,词人用无法解答的疑问表达他无法排解的悲苦。历尽了人世沧桑之后遇见往昔的友人,这在漫长的孤寂岁月中是难得的喜悦,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写词来挽留他的友人,因此便有这《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黄阿莎)
空山结屋图 【清】 查士标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真率会。北宋司马光任闲职居洛阳时,经常与故老一起游玩聚会,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称“真率会”。这种士大夫以意趣相投而聚会游宴的形式在当时洛阳蔚成风气。如文彦博、富弼发起的由13人参加的耆英会,入会者多年过七十、德高望重,并在资胜院建耆英堂,堂内绘入会者画像,届时依序主持宴集。此外,文彦博还组织同甲会,入会者都生于丙午岁,亦绘像于资胜院。
上一篇:《两宋词·朱嗣发·摸鱼儿》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刘克庄·摸鱼儿》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