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孙光宪·浣溪沙》孙光宪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①。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②。目送征鸿飞杳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④。
层岩叠壑图【清】髡残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河岸。②片帆:一叶孤舟。烟际:烟雾迷漫之中。③“目送征鸿”句:语出晋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杳杳:辽远。④兰红:好兰,又名“朱兰”,秋季开花。南朝梁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鉴赏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送别词,词人在作品中肆力渲染和铺陈,在意境的营造中传达出浓厚的离情别意。
词在开篇就立即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境界,但是,“江边一望楚天长”的境界只是作为“片帆”这一意象的铺垫和陪衬。所谓“片帆”,其中正寓含着离别的场景设定,因为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片帆”这一意象在人们的心中早已积淀、层累起了“远行”的意蕴。在“江边一望楚天长”这样寥廓背景的映衬下,愈显出远行“片帆”的孤渺。在浩淼的江水中,“片帆”随着风浪而灭没,似乎要被风浪所吞噬。随着“片帆”渐行渐远,烟水迷蒙中只看见一点微弱的“孤光”在时隐时现,最终消失在茫茫“楚天”中。岸边送行者视觉上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反差,在情感上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警撼。这样一个令人凄婉难抑的场景,作者又把它放在“蓼岸风多橘柚香”的季节。虽然从字面上看,这景色很象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但是,此处词人绝非是在抒发眼见秋日硕果累累景象时的欣喜之情,恰恰相反,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词人在这里只是想借“蓼风”“橘柚香”这些物象来点明离别的时间背景——“序属三秋”。在“楚天”“蓼风”的层层叠复、烘托和渲染之下,词的上阕已然凸显了浓郁的离别情韵。在此基础之上,过片更是因难见巧,用一对叠词更将词的抒情内蕴翻出波澜。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化用了西晋诗人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四)中的名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二句以灵动的诗笔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幅动态的景象:伴随着远行者的“片帆”由近而远,最后消失在茫茫水天之间,岸上送别者的眼光和神思也随着“征鸿”的远去、“茫茫”江水的流逝向水天迷蒙处扩展……词人内心绵绵不断的情丝始终萦绕在字里行间,更萦绕在读者的心头……
现代著名学者詹安泰先生则从上下阕过渡、绾合的技巧来分析孙光宪的这首词,颇能切中肯綮,耐人寻味,可以作为欣赏孙光宪这首《浣溪沙》的重要参考:“过片‘目送’句从第二句来,鸿是向天飞的。‘思随’句从第三句来,水是向江流的。由于这两句和上两句配合得好,不但使上面两句的景中的情更加醒朗,也使这两句的情中的景更贴切真实而不流于空泛。末了以景结情,和起句拍合,指明是兰红波碧的潇湘,既切定要点,又出现鲜明动人的景色,也补充起句的不足(起句只写动态和香气),可以说和起句相得益彰。提出一个‘忆’字,就不只是当前的情事了,留有余不尽之味供人玩索,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这种把篇中上上下下,紧密联系,打成一片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是作者一气斡旋笔力清健的艺术特色的又一种表现。”(《宋词散论·论孙光宪的艺术特色》)(杨旭辉)
集评 清·陈廷焯:“‘片帆’七字,压遍古今词人。”“‘闪孤光’三字警绝,无一字不秀炼,绝唱也。”(《云韶集》卷一)
吴梅:“至闲婉之处,亦复尽多。如《浣溪沙》云:‘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此等俊逸语,亦孟文所独有。”(《词学通论》第六章)
浣溪沙
孙光宪
何事相逢不展眉。苦将情分恶猜疑。眼前行止想应知。半恨半嗔回面处,和娇和泪泥人时①。万般饶得为怜伊。
注释 ①泥(nì):缠着请求,盯着请求。元稹《遣悲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仕女图【清】潘锦
鉴赏 这首词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与情人久别相逢的复杂心理和神态。
这首词语句通俗而感情多有波折,上阕起句就先在一个团聚背景下给女主角设定了“不展眉”的表情,其中蕴涵了很多丰富的感情,女子离别时候的孤寂,思念,直到情郎久久不归带来的焦虑,乃至愤恨,都掺杂在一起。此时的相逢心态上显然不会轻松。下面直接交代了痛苦不展眉的原因,不外乎分别与猜疑,这样写很女性化,女人所怕的正是一种不稳定、没有消息的分离,带来的多是一种由猜到疑的心理变化。交代了心情复杂的原因后就很自然来了一句“眼前行止想应知”,这样又把我们带到第一句,行止就是指相逢时的“不展眉”。
词的下阕用语就更能反映女子的娇嗔了。长相思不得见,如今相逢了,相思的酸楚涌出来,表现出的就是恨和嗔,女子回过脸去不愿见男子,令人想到杜甫《羌村》诗中的“妻孥怪我在”,这里的感情虽然少了点杜诗中的惊,但责怪的情绪女子一定是有的,回面就是表现。然而毕竟不能割舍,毕竟还是爱的,在心定一点后,女子重新现出妩媚,甚至是在撒娇,又开始缠着情郎,这里把女子写得很可爱,娇中带泪,爱中含着酸楚,仿佛是在乞求情人,希望你不要再走了,不要再丢下我了,希望你能够多给我一点怜爱。最后一句“万般饶得为怜伊”将女子写得楚楚可怜。(周游)
浣溪沙
孙光宪
半踏长裾宛约行①。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②。杳无消息若为情。
注释 ①长裾:长长的衣裾。宛约:步态柔美的杯子。②品弦: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宋姜夔《<醉吟商小品>词序》,“(余)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
抚琴仕女图 冯超然
鉴赏 这是一首情感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向往之词”,通篇并没有什么警句,但通读下来,就会被这份执着朴素的情愫打动。
她在他眼里,中间还有很多阻隔,只见一个婀娜的身影,拖着长长的裙裾曳地而行,透过半卷的竹帘,看得如此分明。仿佛是午夜梦回,那份依稀可见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这个时候,真想去接近她,可是素不相识,好恨啊! 烛光下秀丽的剪影已是让人销魂,更何况是再听着她那铮铮的琴韵呢?突然之间,一切都静止了,都中断了。我们看到的,是这样无奈地呻吟出的七个字:“杳无消息若为情!”中间定发生了什么。如果仅止是向往与钦羡,不会有这样悠长涩滞的思念,不会这样将呐喊与呻吟一起发出。但中间的过程被省略,只是留下了这一声叹息。词人所描述的,是一种接近“灵”的感觉,她前行,她灯下听着音乐的旋律,伴着她的,是疏帘,是残烛。如此铺垫,将一个品性高洁的女子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自然想与她亲近,与她相交。这样的女子值得人去付出,后面的情感就自然宣泄,不会给人低俗、媚切之感。
这也是孙词的特点,他虽也写艳词,写男女之情,但是在词中所寄予的情感鲜明浓烈,绝不含糊隐约迷离。喜欢就是喜欢,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语去表达,也没有将自己心中遇见美人的激动着力刻画。就是那么自然的,见了喜欢,犹豫辗转,最后无奈地沉吟。这是一种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满心而发,不装门面,不摆架子。
孙光宪现存词84首,在五代词人中仅次于冯延巳,列居第二位。《花间集》收其词60首,在温庭筠后面,也居第二位。(朱铭)
集评 李冰若:“相少情多,缠绵乃尔。”(《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上一篇:《两宋词·薛梦桂·浣溪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唐宋五代词·李煜·浣溪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