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孙光宪·风流子》孙光宪
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①。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②,水葓开③,门外春波涨渌。听织。声促④。轧轧鸣梭穿屋⑤。
青绿山水图(局部) 【明】董其昌 辽宁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槿篱:槿树围成的篱笆。溪曲:小溪流的转弯处。②菰(gū):又称雕胡米,南方人称为茭白。杜牧《早雁》:“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③ 葓(hóng):即葓菜,生长在水边的水草,可食。又称蕹菜,因其茎中空,俗称空心莱。④“听织”二句:指听蟋蟀(又称“促织”)的叫声。⑤轧轧:纺织声。穿屋:传到屋子外面。
鉴赏 在我国古代文学浩瀚的海洋中,以农村题材为背景的创作并不罕见。从《诗经·豳风·七月》开始,陶渊明、王维、柳宗元、元稹、欧阳修、范成大,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他们的创作,或偏重于对当时的农村作牧歌式的描绘,实质是在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如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唐王维《渭川田家》);或者对当时农村的社会、阶级矛盾进行揭露(如宋范成大《催租行》《后催租行》),使得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在词这种文学形式中,尤其是绮丽靡彩的花间词中,以农村题材为背景的作品,几乎没有。孙光宪这首《风流子》,就把笔触伸到了以往花间词人从未抵及的地方。虽然,这在孙光宪的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它却是靡靡花间的一抹清丽,是一种新的开拓。
孙光宪家世代务农,独他好读书又执著于政治理想,尽管一生多在仕途,但农民出身的他始终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他步入乡间,那里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民风,唤起他由衷的喜爱,给他的创作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小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水乡的风俗画。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抓住了一系列富有农村特征的环境、景物及生活内容,用质朴简单的语言进行了描绘。在小溪的拐弯处,槿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来了,小溪边的浅水中,菰叶长,水葓开,春波荡漾。在这样安宁的地方,作者又别出心裁,配上了动态和声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在小词中,没有人物的出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忙碌的农家气氛。
小词色调简单,动静协调,富有浓郁的农家气味。读此词,好似看惯了花间词刻红剪翠、灯红酒绿的场面后,突然嗅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农妇鸣梭穿屋之声,这种纯朴自然、充满野趣却又净澄淡远、诗一般妙不可言的意境,出现在《花间集》中,难道还不应大书一笔?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云:“《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已扩放多矣。”这是对孙光宪农村词价值的最准确的肯定。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纱》五首,辛弃疾则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孙光宪这首农村词,虽然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毕竟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另外,在两宋词作家中,以田家耕织为题材的作品主要出自所谓“豪放派”作者之手,而在“婉约派”那里却极为少见。其中的承继关系颇令人回味,故有人认为孙光宪导两宋“豪放词”之先声。虽然这种看法对孙光宪的影响有夸大之嫌,但是,在往后一个世纪读到苏轼、辛弃疾的清新无比的农村词的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这位开风气之先的花间词人。(朱铭)
集评 明·汤显祖评:“田家乐耶?丽人行耶?青楼曲耶?词人藻,美人容,都在尺幅中矣。”(《花间集》卷四)
邓尉探梅图盛元度赋诗合卷(局部)【清】翟继昌
链接 《风流子》词牌。《风流子》,原为唐代教坊旧曲名,后用为词调。单调,三十四字,仄韵。宋人又有双调《风流子》,平韵。
上一篇:《两宋词·吴文英·风入松》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张耒·风流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