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苏轼·定风波》苏 轼
苏 轼
重阳括杜牧之诗
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②。酩酊但酬佳节了③。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释 ①翠微:《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有“郁葐蒀(fén yūn)以翠微”,李善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这里指青山。②“菊花”句:重阳节有赏菊、簪菊之俗。③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④“牛山”句:《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敷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遮处之,遮去之,至于君也,而被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不必哀叹历史的兴亡、时间的无情。
玉川图 【明】文徵明
辽宁省博物馆藏
鉴赏 这是一首“隐括”词。所谓隐括,就是把历史典故(散文)、诗、词等作品重新组织,“微改其词,而不改其意”(《苏轼文集》卷五九),变成一首新词,这一新词就被称为隐括词,其创作手法称为“隐括”。唐武宗会昌五年(845)重九,当时的池州刺史杜牧携友张祜登齐山,作《九日齐安登高》,齐安即黄州。杜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二百多年之后的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苏轼与新来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同登栖霞楼。徐太守与苏轼也是好友,因此苏轼联想到了杜牧和张祜,遂把杜诗隐括成词,以换樽前会心一笑。
苏轼的这首词几乎就是原搬杜诗,只在几个小地方加了修改以使之更切合词律,方便歌唱,因此欣赏这首词和欣赏杜诗并无区别。大致上,词的上阕写登高之事以及所见,是实写;下阕则写登高所感和所思,是虚写。“与客”“江涵”二句写秋景,非常出色。“尘世”“菊花”二句感叹人世间苦多愁少,同时劝慰人们,活着应该多寻找一点快乐。虽然有这样的感叹,但“菊花”句仍然是实写登高之事,不像下阕完全是凭空议论。下阕都是在感叹人生苦短、悲多喜少,希望能够以酒销愁,苦中作乐。作者在怀古思今之后得出“何必更沾衣”的结论,显得非常通达。下阕的这种思想,与苏轼自身的思想比较接近。
评价这类隐括词的好坏是很困难的,因为凡是词句上好的地方,都是原来作品的优点,并不能归功于该词作者。因此,隐括得是否恰当,是否能符合作词时的实际情况(或实际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标准。在这几个方面,苏轼这首词都做得很好。(姚苏杰)
集评 清·王士禛:“词中佳语,多从诗出……若苏东坡之‘与客携壶上翠微’,贺东山之‘秋尽江南草木凋’,皆文人偶然游戏,非向《樊川集》中作贼。”(《花草蒙拾》)
上一篇:《两宋词·魏夫人·定风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苏轼·定风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