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王禹偁·点绛唇》王禹偁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②。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③。平生事。此时凝睇④。谁会凭阑意。
云山烟树图【明】 文徵明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江南:此处指长江下游江苏地区的南部。②“一缕”句:这里形容村里人家很少。烟,炊烟。③行((háng)如缀:排列整齐,像是连缀在一起。④凝睇(dì):注视。
鉴赏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职长洲县时所作,它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词作。宋代黄昇《花庵词选》将本词题作“感兴”,显然是说明它是睹物生情、有感而发的。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抒发了他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词借景抒情言志,写得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感情质朴。
上阕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写情怀,借情渲染景色。云、雨本是自然现象,本无喜怒哀乐,然而在词人眼中,那绵绵细雨,分明是恨意难消;那层层阴云,分明是愁绪蓄积。南朝诗人谢朓《入朝曲》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名句,这里是承接谢朓诗意而言的。作者用“依旧”二字,既表达“雨恨云愁”弥漫下的江南掩映不住烟雨景色的清丽之境,也透露出了一种抑郁不得志的寥落情怀。
王禹偁为官直言敢谏,曾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切中时政弊病,开庆历新政之端绪。他也因触犯上级而三次遭贬谪,仕途坎坷,但这并不能消磨他胸中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他曾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之语。因而,那濛濛雨幕中的江南、袅袅炊烟中的村落渔市,此等清丽之景却不能使词人欢欣愉悦,其中原因可大略知之了。
下阕以“征鸿”作旁衬,作者“凭阑”“凝睇”,用一个“认”字写出了词人滞留异乡不能从征报效国家的无限感慨。在古人心目中,飞鸿是远大志向的象征。《史记》中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诗歌中有“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词人身在异乡,处人生之低谷,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关于“平生事”的联想。他怅恨自己的才华抱负难以施展。仕途的坎坷,失意的惆怅,特殊的政治环境既磨炼了人,也成就了人。词人在这样的人生逆境中反而养成了达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期待有朝一日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成就一番伟业。因此,那江南的风景尽管“雨恨云愁”,但在一片充满期许的开阔心境中,还是“依旧称佳丽”的。
这首词既寄托了作者超迈而济世的政治抱负,又展现了诗人清新旷远的开阔胸襟;既与五代遣兴娱宾的花间词作截然不同,也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秉笔多艳冶”的风气,别开生面,为有宋一代词境的开拓和词风的刷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飞跃)
集评 《词苑》:“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四引)
链接 《点绛唇》词牌。《点绛唇》这一词调首见于五代词人冯延巳,明代学者杨慎在《词品》卷一中谓“取江淹‘明珠点绛唇’”之句而来。《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
继承白居易新乐府精神的王禹偁诗。王禹偁是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学白居易并不完全囿于“元和体”,而是更注意学习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也写了一些讽谕诗,曾写诗表明自己的这一志愿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见《蔡宽夫诗话》)。他在很多场合也明确表明自己的诗歌主张:以诗讽弊端,颂善政,为诗不流俗,为文辞清而丽。所以,宋初诗人林逋在《读王黄州诗集》一诗中高度评价王禹偁的诗曰:“放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
关于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历来意见颇为分歧,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词兴起之原因或条件,判断词体之依据,以及词产生之时间和地域。关于词起源于“倚声”歌唱这一主导因素,历代词论家皆予承认,但对新倚之“声”则存在不同看法,或将隋唐以前之雅乐与清乐包括在内,但一般认为是指隋唐之际新兴的燕乐,即当时流行于民间和从少数民族以及国外传入的胡夷、里巷之曲。对如何判别词体之性质特征,或单以长短句式为依据,或不仅以长短句式作判别,而且更以新配音乐之性质即是否属“燕乐”为依据。由于以上两点存在分歧,故对词产生之时间和地域持论亦异:一认为梁武帝之《江南弄》和隋炀帝之《纪辽东》已具词之雏形,词产生于六朝和出自帝王;一认为词起自中晚唐,且出自文人之手。随着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则词之起自民间已成定论,然词之产生时间或谓隋,或谓隋唐之际,或谓初盛唐之际,尚无定论。
上一篇:《两宋词·孙道绚·滴滴金》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两宋词·林逋·点绛唇》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