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屹立在洞庭湖边的岳阳楼是著名的登临胜地,自唐以来,诗人们对它的题咏极多,其中孟浩然、杜甫的两首诗堪称绝唱。而黄庭坚这两首诗却别开生面,传神地写出了一个久谪遇赦的诗人在风雨中登楼眺湖的所见所感。
第一首写诗人登楼的感慨,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政敌诬陷,贬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三年后,又被移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市东北)。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险恶,年过半百的诗人在遭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之后,已经“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对于出峡还乡或归朝都不抱希望了。没想到数年之后居然遇赦东归,活着通过了瞿塘、滟滪的天险,并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正月到达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二月一日,诗人冒雨登上岳阳楼,眺望着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一种绝处逢生、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油然而生。这“一笑”,既有庆幸生还的喜悦,又有追怀往事的凄楚,言简意赅,感人至深。而且,未到江南已先一笑,若到了江南故乡,见到久别的亲人,又当如何呢?诗人把这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应予说明的是,“生出瞿塘滟滪关”一句是用《汉书》中所记班超晚年上书云“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典,但用得既稳妥确切又浑然无迹,可称用典高手。
第二首写诗人登楼的所见。诗人独自登楼,凭栏远眺风雨中的洞庭湖(由于此处湖面狭长,故称之曰“川”),但见湖心君山的群峰宛如神女的发髻。这种比喻,唐人已经写过,例如雍陶《望君山》:“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但是黄庭坚把神女指实为相传是居住在君山的湘君和湘夫人,这就使之与屈原的《九歌》以及有关的美丽神话联系起来,从而使读者联想浮翩。而且,以“十二鬟”来比拟在烟雨迷濛中起伏隐现的君山群峰,也比“一螺青黛”的形象更为生动。若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位于万顷碧波之中的君山是极为秀丽的。刘禹锡《望洞庭》一诗写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然而当黄庭坚凭栏远眺时,见到的是满天风雨,湖波汹涌。于是诗人忽发奇想:如能在此时泛舟湖面,从如山的银浪之间仰眺苍翠的君山,那该是何等壮丽的景象啊!毫无疑问,最后一句是从刘禹锡的诗句而来的,但是黄庭坚决不是简单地袭用陈句,而是推陈出新:一方面,把平静如镜的“白银盘”想象成奔腾起伏的“银山”,使洞庭湖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它的非凡气势;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由远眺画面而变成置身于画面之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活用前人成句的手法,或许正是黄庭坚所提倡的“夺胎换骨”之法吧。
上一篇:王昌龄《闺怨》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王驾《雨晴》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