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早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因诗人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应进士考试落第后,心情不甚愉快,足足有四五年的时间,在赵、齐(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等地漫游。此间曾特地去望过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因泰山在古代称为东岳,故此诗题为“望岳”,实际上就是望泰山。因泰山又别称为“岱”,居五岳之首,所以杜甫在诗中特意用“岱宗”二字来尊称它,并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岱宗夫如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泰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于是,作者在第二句马上回答道:“齐鲁青未了”。这一句如仅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细心分析一下,便会觉着它的好处。原来,齐鲁本是周代两个诸侯国的国名,后就作为两国所在地域的简称。而泰山恰恰是这两个诸侯国地域的分界线,泰山以北为齐,泰山以南为鲁,所以,“齐鲁”二字,实际上包括了泰山的南北两面,泰山南北全是一片青翠,望不到尽头,这是何等的壮观!
然而,这一句虽然很壮观,概括力也很强,作者还觉不够,于是在第三、四句又作了进一步的描写。所谓“造化”,就是指大自然;所谓“阴阳”,就是指山南、山北。你看,大自然几乎把一切神奇秀异的风光都聚集在泰山上了;而崇高的山势,又似乎给山南山北截然划分出了黄昏和早晨。在这里,“钟”字和“割”字用得特别好,前者的聚集和后者的划分,可以说是一合一分,包揽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双重特色。
如果说前四句还都只是单纯写景的话,那么,从第五句开始,诗人逐渐将自己也融入到诗里去了。“荡胸生层云”,诗人看见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层积的白云不断涌出,自己的心胸也不禁随之荡漾起来了;“决眦入归鸟”,由于诗人长时间的极力远眺,所以感到眼眶两角有如决裂一般,那在远处投林归巢的鸟影,就好象投入到自己的眼帘里面来了。我们从第五句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青年诗人当时的那种浩荡的襟怀,而从第六句中,又可以隐隐地推想到青年诗人当时的那种宽阔的眼界。
但是,诗人对自己身在山麓所望的这一切泰山景色还不满意,心想,如果登到泰山顶端,那将会是一幅什么情景呢?所以,这第七句“会当凌绝顶”,正是诗人还不满意下的产物。所谓“会当”,意即“一定要”,这正可以见出诗人的意愿和决心。而末句的“一览众山小”,则正是诗人希望“凌绝顶”后的想象之词。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推想到诗人年轻时胸怀壮志、勇于攀顶、仰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同时又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高大险峻,与前面的描写恰成呼应,连成一体。
此诗紧扣题中的“望”字,句句写望,笔笔都是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的登岳之景。全诗以简炼的笔调和高度和概括,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并抒发了诗人自身的壮阔胸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青年时期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上一篇:杜甫《月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敦煌词《望江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