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一个不太显达的诗人,但是“词翰早著”。故居洛阳,一生“尝往来吴楚间”。此诗为其名作,历代备受盛赞。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之北,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山峻水阔。诗人泛舟东下,泊于山脚,见江南景色俊秀,风光明媚而生怀乡之思。此诗便抒发了这样一种情怀。它语意清新,境界壮阔,充分显示出意气风发的盛唐气象。
首联以工丽对偶开篇点题。因北固山横插江中,泊船于山下,依山面水,故山水并提。“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指题中“北固山”。瞻望前程,山环水绕,望不断的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而漫漫归处,更在青山之外。诗人乘船前进,江中行舟,正向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客路青山外”是虚写,想象丰富,空灵跳脱;“行舟绿水前”是实写,自然质朴,清新贴切。此联中,宦游江南的羁旅之情已从“客路”“行舟”的字里行间隐隐透出;飘泊游荡、前途无着的茫然之感也从“青山外”“绿水前”中不断流露。它与尾联中的怀乡之思、捎书之愿遥遥相对,彼此呼应。
颔颈二联都是写江上景色,开阔而壮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不见两岸。一个“阔”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游子舟中所见江面辽阔、气势壮观的实景。无边无际的水域之上,孤舟一叶,风帆高举,仿佛悬于水面。说风不用“风顺”而用“风正”,足见风的大小合适,风向对路;它是那样强劲有力,却又不徐不疾,此等好风唯在春天有!说帆不用“行”、“举”却用一个“悬”字,足见不仅风顺,而且水顺,潮平无浪,舟行如飞。“两岸阔”“一帆悬”两两相对,前者极尽壮阔,后者极尽孤单,结合来读,相互映衬,更见山河气势之恢宏。句子也愈发显示出其非同寻常的精采。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以非常相近的美感。
颈联,历来是吸引人们的警句,它构思巧妙而内容丰富,极见神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下,镇江周围,江面水域辽阔,故以“海”形容之。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太阳便划破黑暗在东方的海面上涌动,即将升腾而起;江南气候温和,旧年的腊月还没有过完,江风江水便都透露出了春的气息。诗人写“海日”写“江春”皆神妙莫比,“生”“入”二字不仅仅写出了时序的暗转与代更,更使人感到了新生命的强大力量。海日这新的曙光早在黑暗中就已孕育,终于冲破了残夜;春天的脚步是那样有力,匆匆不可待,提前急急地闯入到旧的一年。这是什么?这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体现着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力量,它是那样坚强有力。这两句因了“生”“入”二字,非常形象地给予了读者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它充溢着自然的理趣和辨证的法则,使人感到韵味无穷。若将其换成“升”“随”二字,那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再也没了这份生机与活力。
以上二联虽然都是写行舟所见,但是角度各不相同。颔联写空间,是实写;颈联写时间,重于虚写,以实代虚。手法上,前者体现静观,后者强调动态。而无论是写“时”还是写“空”,意象都是恢宏壮观的,都给人以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
海日升,春意动,诗人驶舟,继续前行。此时,一群大雁掠过晴空。啊,这是北归的雁群,它们将要经过洛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鸿雁捎书的传说,触景生情,盼望着雁儿能够到达故乡,捎去自己对亲人的深深思恋。此联承颔颈二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表现出茫茫客路上所泛起的一层淡淡乡愁。
此篇最见盛唐气象。我们读过不少抒写羁旅之思、怀乡之情的篇什,它们大都表现出一种哀怨忧伤、缠绵悱恻的情绪,格调纤细柔弱。王湾此诗,也写羁旅,也写乡愁,也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但是由于境界雄奇壮美,意气刚健清新,音节铿锵响亮,语句新奇精警,所以不仅不使人感到颓唐,反而使人耳目一新,感到精神振奋。明代评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特举此诗为“盛唐句”是极有道理的。
上一篇:刘辰翁《柳梢青·春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蒋士铨《水调歌头·舟次感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