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自古以来脍炙人口,是杜牧的名作。全诗以极为传神的笔调,勾勒出江南春景的繁富与广阔,可谓境生象外,意溢言表。
要以绝句的形式描写整个江南的春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绝句是诗中最短小的,而“江南春”则是无边无际的。为了突破这个矛盾,诗人采取了截取富于表现力的横断面而以艺术逻辑加以重心组合的方法,使全诗尤如电影画面的前后相续。而这些画面又共同体现了“江南春”这一主题,这样,全诗就显得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诗的上联,以青蜓点水式的笔法,描写了千里江南的鸟声、花色、山水与酒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的笔尖尤如飞机上的电影镜头,在江南水乡上面缓慢地移动,这些诱人的景色依次进入诗的意境之中。诗人的目力不可能视及千里,而诗人的想象却可以跨过高山大河,自由地遨翔在诗国之中,正如齐梁时代的文论家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明代的杨慎认为若作“千里”,谁人能听?谁人能视?提议改“千里”为“十里”(《升庵诗话》),其实,这种指责是错误的,如果按实计算,作“十里”,一般人也是无法视听的,关键在于诗歌是艺术想象的产物,它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而凭虚构象。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替杜牧辩解说:“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这是从诗的题目出发,虽然有一定道理,还是没有抓住此诗“坐驰可以役万景”(刘禹锡语)的想象特色。
“莺啼”状江南春之声,“绿映红”写江南春之色。冬去春来,万象萌动,黄莺唱起了美妙的歌声,树木花草也抽叶吐蕾,有声有色、耳目共感,这种意境是单凭音乐或绘画都无法企及的。在江南的繁富村郭之中,诗人选取了“酒旗风”加以渲染。村郭中可有很多东西入诗,诗人却偏偏点出了“酒旗”,可见诗人对酒的热爱。从六朝到盛唐,酒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嵇康、阮籍、陶潜、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都以豪饮著名,并且在诗中多次提到酒,例如陶潜在《读山海经》中说:“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然而妙处不止于此。诗人意在酒而不直言之,却言“酒旗”;言“酒旗”又不直言之而说“酒旗风”,这种写法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而且也符合客观的真实。只有风吹,酒旗才能招展;只有看到酒旗飘扬,诗人才能想到酒,想到酒的美妙。王夫之说王维的诗是“广摄四旁,环中自显”(《唐诗评选》),就是说以描写事物之外的其它事物来表现该事物,也就是虚实相生,杜牧“酒旗风”的意象与此完全相同。
上联是并列写了一组不同的景物,而下联则抓住一个典型景物加以突出的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联是千古名句。初看起来,它似乎很简单,但仔细玩味,就会体会到一种朦胧、迷离的深远意境。江南多雨,春雨尤繁,在冬天看来一目了然的寺寺楼楼,现在却隐藏在一片烟雨之中,若有若无,不可捉摸,给人以深邃之感,增强了诗境的深度。“南朝”二字又使人产生一种怀古的情绪,使自然景色也染上了一层社会的、历史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表示多的意思,并非实指,与开头的“千里”一样。
总之,这首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了江南的春景及其诗人的情怀,是难得的佳篇。
上一篇:汉乐府《江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苏轼《江城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