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写寻访香积寺(长安县西南)路上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联从寻访题意着眼,先以“不知香积寺”放开一笔,造语超忽,不着实处,却带出沿路寻觅之意,然后又以“数里入云峰”挽回诗路,点明渐入山中,已见佳境。山行“数里”,即“入云峰”,说明香积寺所在不远,附近一带高峰入云,显露出幽深景色。故而颔联顺写古木深山之景,承接自然。上句“古木无人径”写所见,下句“深山何处钟”写所闻。古木参天,山深林密,路径荒芜,杳无人迹,景色是幽邃而又寂静的,展现出深山奥区的美。但此刻,欲行路已迷,寻访无由处,正当诗人探视路径的时候,蓦然传来深山钟声,虽然但闻钟声,不见山寺,可是它却指引出香积寺的方向,使“不知”变为已知。“何处”二字,乃是故意笔波荡动,既呼应首句的“不知”,又点出循着钟声辨识方向的情景,生动地表达出由闻钟而思索而确知的曲折过程。侧耳细听的神态、循声寻寺的心理都在这两个字中显现出来。同时,悠扬的深山钟鸣,打破了林中寂静,空谷足音,远山传响,以音响的美感渲染出山寺路上的阒奥景色,构成空灵飘缈的意境。总的来说,首颔两联构思立意,高古清雅,格老味长,自有一种灵气往来,故赵殿成说:“四句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非盛唐高手,未易多观。”
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传为名句。它的精妙之处全在“咽”、“冷”二字。泉声、日色,本极寻常,危石、青松,也是习见之物,但经咽、冷二字凿出诗眼,妙物点化,又用倒装句法精心组合,诗意之见警动,境界随而全新。本来,碧涧清泉,淙淙而流,如鸣环珮,如击钟磬,声韵悦耳,而在诗人笔下,却是危石峭立,阻遏水流,泉声变得低沉幽咽;山林阳光,辉映万木,明丽秀润,光色清美,而诗人写来却是夕阳残照,光色微弱,青松映现出来的是一片清冷之色。泉声、日色在特定的环境中和诗人主观意念作用之下,都改变了原来的美感特征,组合成凄清幽冷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山中的寂静,故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境若见。昔人所谓诗眼矣。”以咽、冷二字为诗眼绘声绘色,筋节自见,可谓百炼出冶,一字敲响,振动全篇,最能反映出诗人炼字功夫。
前三联以寻访为线索,顺写途中所见所闻,尾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则写行至寺前情景。天色将晚,一泓清潭倒映着山景暮色,但它空荡无物,一片寂静。由此诗人不觉想起佛经中的一段故事,说西方山池中有一条毒龙,忽野性怒起,将夜宿池畔的五百商人沉溺水中,盘陀王念起《婆罗门咒》,终使毒龙悔过降伏。(参见释道世《法苑珠林》)尘世间的机心妄想,种种欲念,也恰似人心中的毒龙,要制伏它,惟有坐禅清心,故而说:“安禅制毒龙”。这一结句,看上去似与寻访香积寺无关,实则不然。王维晚年好佛,虔诚长斋,皈依禅宗,以净心无欲为尚,时人已有“当代诗匠,又精佛理”之誉,后更有诗佛之称。这里写出“安禅制毒龙”,既是他奉佛习静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也暗点出为一心向佛而寻访香积寺的目的,虽尚未进入寺中,但已从寺前空潭的寂静中感悟到佛法禅理。这一层意思写得极为含蓄,需细细咀嚼方知其中禅意,品味出摩诘诗天机清妙,真趣内含的创作艺术。而且以此收束全篇,遥合题意,络绎写来,,最终不离寂静二字,使全诗一气贯注,浑然成篇,也足见其谋篇布局深具匠心。
上一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