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答,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母听去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遗,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遗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衔泪答: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
婚。
遗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骆驿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采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裙,
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
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产生于汉代末年,它通过对一个家庭婚姻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统治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首叙事长诗,它在艺术上也表现了很高的造诣。它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和使用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篇长诗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功,主要表现为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一对反抗封建压迫的青年夫妇的动人形象。特别是刘兰芝,诗篇把她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性格鲜明,显示出高超纯熟的技巧。
诗篇一开始就通过兰芝的自述,对她作了扼要介绍:她在母家“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婚后,则“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这样先给读者一个全面印象:她是一位既有文化教养又勤于劳作的贤淑女子。紧接着,诗篇就把她放到矛盾冲突中,层层展现她的性格,让读者对她的了解由一般到具体地逐步深化。
首先我们看到,这样一位无瑕白璧般的女子,由于婆婆焦母专横凶暴,竟然面临着被驱遣的困境。封建时代,有“七出”“七去”的迫害妇女的反动礼教。一个女子被“出”,意味着从此她只能过没有起码人格的悲惨生活。因此,诗篇是给兰芝安排了一个无端受迫害的极其不幸的境遇,令人十分同情。但是,兰芝并不是条可怜虫。诗篇接着就写她并不想向婆婆告饶乞哀,她响亮地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显示她是个不肯奴颜婢膝、靦颜事人的刚强女子。仲卿受到焦母的呵斥,回房安慰兰芝,要她“暂还家”,这时诗篇又写她根本就不作重返焦家的奢望,只是把箱奁等物留赠仲卿以为永久的纪念。这里又表现了她对整个局面和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估计,她是个明识大度的人。诗篇对她离开焦家那天的表现作了着力描写。先写她清早起来,强忍着心内悲痛,从容不迫地梳妆打扮,“事事四五通”,修饰整饬得比平日更加庄严美丽,令人感到她在一场灾厄面前,能够不惊慌、不沮丧,镇定自若、落落大方地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再写她与焦母、小姑辞别。她面对焦母没有掉一滴泪水,言辞举止不卑不亢,显示了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凛然不可侮的可敬品质;但在同小姑道别时,她却边说着充满柔情的话语,边禁不住“泪落连珠子”了,表明她本来是个有情有义的善事姑嫜的好嫂子。至此,兰芝的形象已经初步站立了起来。
但是,诗篇又把她置于新的矛盾之中,她的性格也得到新的丰富和完善。兰芝被遣回母家后,先是县令家前来提亲。她怀着对丈夫仲卿的坚贞爱情,誓不改嫁,她说服了母亲站在自己一边。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守家也来议婚。这时,她的兄长按捺不住攀附权贵的欲望,出面来逼迫兰芝改适再醮。于是,兰芝陷于既被逐出婆家,母家又不能存身的绝境。摆在她面前的已不是去留问题,而是更为严酷的生死的考验。诗篇在这里进入高潮,对兰芝的描写也最精彩动人。我们看到,她毅然决定殉情而死,不肯去享郡守家荣华。她假意允承了婚事,同时设法与仲卿作最后诀别,以死相约。最后,就在太守家前来迎亲的喧闹声中,她“举身赴清池”,香消玉碎,以性命来表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抗议。她的高洁心志和斗争精神于此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总之,诗篇以不多的笔墨,紧紧扣住被遣、逼婚和赴死的情节,在重重矛盾中,让兰芝行动、说话、挣扎、斗争,通过这些,来精细地、具体地刻画她的性格,使这位既聪明又朴实、既多情又刚强、既沉着又果决的青年女子,栩栩如生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刘兰芝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
诗篇对焦仲卿描写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他虽然同样处于被迫害的地位,但其性格却与刘兰芝毫不雷同。诗篇写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与兰芝之间深挚的夫妇之爱,使他俩的命运牢牢地拴在一起。兰芝被遣,他痛苦万状,兰芝被迫嫁,他心急如焚,兰芝“举身赴清池”,他也“自挂东南枝”。但他并不是兰芝的影子。他对人对事的认识往往不如兰芝那样清醒,他的反抗性也不如兰芝那样坚决果断。兰芝早知被遣势在不免,他却对母亲尚存一丝幻想,去向她作无谓的哀求。在母亲捶床大怒和厉声责骂下,他只能“默无声”地向命运屈服,听凭将兰芝送回刘家。当兰芝被迫假意允应太守家婚事时,他却信以为真,怒冲冲地去责备兰芝“负心”,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显得他对自己的爱人其实还并不完全了解。他甚至在下了自尽的决心以后,见到焦母落了几滴罪恶的眼泪,还不禁对这个狠毒的老人油然产生了怜悯之情。仲卿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在诗中活动着。
难能可贵的是,诗篇不仅描绘了兰芝、仲卿性格上的差异,还写出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仲卿是所谓“大家子”,现任郡中府吏,职位虽不高,也算是个厕身官场的人,而刘家则系普通平民,两家在社会地位和财富方面显然存在一定差距。出身、环境和教养的不同,造成了思想性格上某种程度的异趣,自然也就要影响他们各自对身家性命的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说,《孔雀东南飞》是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语言曾被高尔基称作“文学的第一要素”。从《孔雀东南飞》看,它在诗篇的艺术创造当中,的确占着极重要的地位。
这里最突出的是人物语言。此诗人物语言很多,占全诗篇幅的一半以上,不少段落基本上就是由对话组织成的。它们在诗中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同人物描写有关,而且也是组织情节、推进故事发展的必要手段。如开首兰芝对仲卿诉述悲苦的一段话,既回顾了她过去的经历,又叙述了她现在的遭遇,既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又把客观矛盾所在作了介绍。这种多功能的人物语言,关系着诗篇的大结构,具有颇重的分量;它看去疏宕淡泊,实际上蕴含了很高的艺术匠心。
当然,人物语言的核心还在于个性化。此诗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此点。我们看兰芝或仲卿,他们一开腔,便觉声口各不相同。兰芝的语言,由于谈话对象不同、场合不一,内容和态度常常转换;她对仲卿亲切信任,对小姑温厚慈爱,对自己的母亲诚恳直率,对焦母严肃冷淡,对兄长戒惧蔑视,而这些无不是从她的独特身份和性格出发的。仲卿亦如此。例如诗篇第二段中曾写他对兰芝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隔不多久,他又说了一通基本相同的话:“暂且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这是文字啰唣不精练吗?不!这里正是充分表现仲卿个性的点睛之笔。第一,它显示着他处事不够干练明断、有些婆婆妈妈的作风,第二,写出了这个好人想不出什么排难解厄的具体办法,只会以言来安慰兰芝,第三,他在严重形势下,居然还念念不忘那“府吏”的职务,显得见识颇短浅。这两段话重复得实在好。此外,即使是诗中的次要人物,其语言的个性化也略不逊色。焦母、刘兄二人,所占篇幅很少、但给读者印象相当强烈。一个专横跋扈,一个利欲熏心,只要一听他们的谈吐,这种特点便可深会于心。刘兄在诗中的全部表现,就是对妹妹说了一小段话,但就是这一小段共七句话:“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已把这个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的卑劣心理,表现得纤毫毕露。
《孔雀东南飞》具有汉乐府民歌的鲜明特色。从总的艺术风格来说,它是朴素、简练、明净的。它不堆砌华艳靡丽的空洞辞藻,也不作雕缋铺锦式的繁缛描写,整个诗篇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它行文的口语化倾向也很强。从具体的描写技巧来说,它使用了乐府民歌的一些传统表现手法,用得很成功,很有创造性。这里举铺排和比兴两项来说。
诗篇使用铺叙排比手法有好几处。如“十三能织素……”等五句,诗中通过兰芝及刘母之口两次说出。又如兰芝离焦家前的“严妆”,从她的“足下”直写到“头上”,用了八句。再如太守家准备迎娶,从舟舫、旗幡,直写到聘钱、从人,用了十二句。这些铺排技法,往往用来集中描写某一方面的特定事实,能够把有关的气氛烘托强调得很突出。由于它们的间隔出现,还使诗篇形成相当强烈的节奏感。另外,这些语句本身形式整齐,音乐性很强,琅琅上口,给诗篇带来了浓郁的民间口头文学风味,艺术效果极佳。
此诗基本上采用白描写法,比兴并不多见;但偶一运用,便见其妙无穷。如篇首起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利用两汉乐府民歌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暗示本篇所写的乃是一个美丽而又悲哀的故事。它起着笼罩全诗气氛的作用。诗篇末尾关于墓上松柏相覆、鸳鸯双飞的描写,更以象征性的手法,对两位反抗封建礼教斗争中的牺牲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里也寓含着作者认为争取自由的斗争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念。
总之,《孔雀东南飞》无论从人物、语言或艺术手法上来看,都是一首杰出的好诗。借用篇中形容兰芝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精妙世无双”。千百年来,它曾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激励人们为反对封建压迫而斗争;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欣赏价值。而它的宝贵精妙的艺术经验,对于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新诗歌,特别是叙事诗,也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梁、陈以后,“古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上一篇:王沂孙《天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