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有多首《无题》诗。这些诗都写得宛转含蓄,曲折隐晦,具有一种迷离恍惚之美,因而历来注释,分歧很大,未能有达诂者。其实,只要摆脱汉代儒生注经的方法,而把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为真正的艺术品来欣赏,那么,可以从中获得无限的美感,不至于陷入理障事障。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写的是离别相思之情,这是没有疑问的。有人曾把这首诗归入政治诗的范畴,说是作者在诗中寄托政治上的失意情怀,这未免过于牵强。从全诗的感情脉络和意象结构来看,所表现的相思之情,是一种深沉而炽烈的爱情,是积淀于心灵深处而又不为人知的一种永远不能消逝的爱情。作者并没有把诗的内容落实到某人某事,但诗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巨大的感染力。
这是一支爱情的悲歌,也可以说是一出爱情悲剧。从全诗八句的内在感情脉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首联一开始就渲染了浓烈的爱情悲剧的气氛:在这里,诗人自然就是悲剧的主人公,他热恋着一位心爱的女子,但险恶的周围环境使爱情受到阻挠和摧残,使得他们难得相见。好不容易冲破了种种阻力,才得一晤,却又要匆匆分手,更是难舍难分,其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相见时难别亦难”,既表现了悲剧的情节,又表现了感情的层次递进:第一个“难”字表明难得相见之苦,第二个“难”字写离别之痛,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剧痛,是感情的更深层次。读者可以感受到爱情遭到摧残的压抑,同时也感受到那种在险恶势力面前无能为力的伤痛,“东风无力百花残”,正是这种感情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悲剧感情的升华,诗人以浅显明白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感情。有的注者认为“丝”和“思”谐音,“丝方尽”,具有双关意,这是有道理的,古代诗词中常运用谐音字,强化对感情的表现力。李商隐以春蚕吐丝,暗示情思之缠绵不尽。至于蜡烛流泪是拟人化的写法,“烛泪”是相思泪的象征,它把光和热献给爱情直至自身毁灭。这不仅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精神和忠贞意志,也表现出一种纯洁崇高的自我牺牲的品格。这里写的是爱情,但是这种精神品格,对人生,对事业,也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读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这两句话的含义,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以至成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这是很自然的。
“晓镜”、“夜吟”一联,是对相思之情的具体描写,所写的全是主人公的主体感受。本来嘛,以镜里秋霜表现对年华飞逝的感叹,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唐诗中更为常见,并不算很新奇。但是,李商隐在这里用“愁”字和“云鬓改”三字所组合成的意象,构成了全诗感情流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纽结,所以就具有一种深刻的意蕴。晨起梳妆照镜,但见头鬓不断变白,这不仅说明相思情怀之深,也表明伤别时日之久。每日晨起,就摆不脱“愁”字的困扰,而入夜之后,仍为愁绪所浸,只有寄情怀于吟咏。皓月当空,夜色如水,更唤起相思之情,内心不再是初恋时的炽热,冷酷的现实使主人公感受到一片冰冷。杜甫写父母子女相思之情,有“清辉玉臂寒”之句,大概这也是月光下相思的一种特殊感觉吧?只不过相思的内容不同罢了。
诗的结尾两句,不同于一般的收尾,也就是说不落入所谓“画龙点睛”一类的俗套,而是别开生面,把无穷的相思之情,寄托在无限的想象之中,寄托于美妙神奇的传说境界之中。蓬莱仙岛,本是神话传说中遥远的仙子所居,“蓬山此去无多路”,这是以远为近的写法,诗人在另一首《无题》中不是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之句么?虽然蓬山相隔很远,和心爱的人远隔天涯不能相见,但两颗心是贴近的。但愿多情的青鸟,多为我去探望伊人,为我们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以慰藉这破碎的心灵。这样的结尾,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使绝望的悲剧情绪获得一线希望的安慰。
李商隐的诗,感情是深沉的,思想内容多半是比较隐晦的,甚至令人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但是,诗的艺术形象却是鲜明的。这首《无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深层的感情,都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吐丝的春蚕,流泪的蜡炬,或象征,或比喻,无不鲜明生动而又富于感情色彩;晓镜云鬓,月下长吟,蓬山路遥,青鸟传信,无一不情景交融,而引人入胜。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已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畴而扩散到更广阔的人生领域了。
上一篇:杜甫《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商隐《无题》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