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血洒春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声声只是为天涯。 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塚在龙沙。催归不得恨琵琶。
这首小词,却有着重大的分量。它装载着一位始终一节的爱国志士的家国沦胥之巨恸深悲。这是用血泪谱成的哀歌。
这首词,托意杜鹃,用隐曲的技法抒写他眷念故国的凄苦心境,杜鹃,恨鸟也。传说蜀帝杜宇,为其臣下所愚,禅位以忧卒。魂化为鸟,啼声悲苦,如唤“不如归去”。蜀人哀之,呼为杜鹃。作者借象征失国的冤禽,来展开其艺术构思。上片三句,一派伤离念远之情,并自落花啼鸟中曲曲流出。“血洒春山尽作花”,这是从横向的空间画面来展示主题;杜鹃的啼血,洒向春山,催开了带着血痕的杜鹃花——“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贾岛《子规诗》已用其意。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春来弥望,灿若云霞。然而在哀时的词人看来,竟是恨禽的血迹染成。这是何等凄厉、悲壮的意象呵!用在首句,破空而下,尤觉触目怅怀。“花残人影未还家”,角度一变,改从纵向的时间序列来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啼血催开的花朵已经飘零,百草千花的芳菲时节已经过去,可是翘企以待的远人在哪里呢?却连影子都不曾看见。以“人影”与“花残”作对,更加突出了这种焦心蒿目的感情分量。“声声只是为天涯”,此句如倒卷帘栊,透露出前面提到的“作花”、“花残”之全过程,莫不是在鹃啼声中进行的。这种手法如燃犀照水,全盘为之透亮。上片三句,横说竖说,不外鹃啼二字。或者说,不过“杜鹃枝上杜鹃啼”而已。然而何限念远之哀情,具足行间。非情挚笔深,讵可及邪?
下片三句,另起一意。由前片之写鸟,转入记人。其人为何?则埋香绝域之汉宫佳丽王昭君是也。据《后汉书·南匈奴传》:王昭君名嫱,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后宫,数岁,不得进见。匈奴呼韩邪单于南朝,元帝赐宫女五人。昭君乃自动请行。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光照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元帝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之,生二子。王昭君的身世见于史册者大致如此。过去的失志文人对于昭君不见重于汉宫而远嫁异域,多表同情。江淹《恨赋》有“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之悲叹。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更一往情深地吟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他显然是借咏昭君以寄托自己飘泊西南的身世之悲感了。屈大均也是如此,借抛亲别土、葬身荒徼的昭君,以抒写其国破家亡之遗民的哀恸,并把它同杜鹃联系起来,两相映发,益觉凄惋无尽。“有恨”二句,一言生离之恨,一述死葬之哀,以工致的属对,勾勒出她悲剧的一生。“朱楼”、“凤阙”,指长安的汉家宫苑。“当”,对也。这些巍然对峙着的凤阁龙楼,是既令她向往,又被她诅咒的地方:这里曾销蚀过她美好的青春,而迫使她和亲绝域;这里又曾拒绝过她回汉的请求,而令她再嫁新主。然而,这里毕竟是祖国的心脏,是她的父母之邦的象征。怎能不牵动她那交织着眷恋和苦恨的感情呢?“青塚”、“龙沙”,指她埋骨之所。“龙沙”,本指西域白龙堆一带之沙漠。语出《后汉书·班超传》“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后为塞外之泛称。“青塚”,内蒙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畔有昭君墓,远望墓表,黛色冥蒙,号为青塚。《归州图经志》:“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塚独青”这一抔青土,耸立在白草黄沙之间,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意味着她那不死的春心和顽强的生命之意志。“无穷”,犹言“终古”,永恒之意。
关于昭君的身世,词人用饱含感情之笔作了生动的概括,已如上述。那么,她同题面所言的杜鹃,怎样联系起来呢?这两件事物本无必然的联系,要把它们挽合起来,颇不容易。然而,作者处理得很巧妙。他用声音这条线索,把二者串联成一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煞拍一句所起的作用。
“催归不得恨琵琶”,点出了两种声音:杜鹃的催归声和琵琶的怨曲声。杜鹃的凄切悲啼,没能呼唤回远嫁大漠的王昭君,但却勾起她无尽的乡愁——乃翻作琵琶怨曲,以写其心中悲绪。石崇《王明君词序》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最先提到了昭君与琵琶的姻缘。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亦咏及此事,并把它同杜鹃初步地联系起来。屈大均则专就此意生发,浓笔重墨地表现出有家归不得,流怨入琵琶的人天大恨。这种结笔,上应鹃啼,拍合题面,将大片维横万里、上下千年的浮想,一下收拢,挽合到一个主轴上,不枝不蔓,浑然一体,这是何等的笔力!
屈大均身当明清易代之变,高节抗行,不事异朝。所作诗文,弥深江山陆沉之恸。如《壬戌清明》云“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盖作于台湾郑氏政权倾复以后,大规模的抗清运动也于焉中止。故流露出深深的失望情绪,并为自己归依无所而悲怆。本词所反映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情绪,只是手法更隐曲些而已。词中欲归无计的昭君,论其身世,与他这个浪迹天涯的亡国遗臣是有些类似的。象屈大夫自比美人香草,杜工部托意空谷佳人一样,屈大均也将自己的身世之悲感寄托在杜鹃的悲唤与昭君之怨曲上了。哀悱缠绵,读之令人凄断。朱疆村题其《骚屑词》云:“不信明珠生海峤,江南哀怨总难平,愁绝庾兰成。”以庾信的哀念乡关之作相比,也是有感于他的漂零身世而发的。
上一篇:吴文英《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屈原《涉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