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两汉诗歌·乐府民歌·东门行》鉴赏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 贱妾与君共馕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行!
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这首民歌也是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瑟调曲》。“相和歌”的乐曲,都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乐”,歌辞也是“街陌讴谣”,其中许多都是优秀作品,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行”,歌行,诗体的一种。
《东门行》,就是其中具有战斗性的优秀民歌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对夫妻的对话,形象地反映了东汉时期下层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一个城市贫民(是老汉、青年或壮年,文中未作具体提示,但从内容看,至少不是青年,也是一个富有阅历而又尚有血气的“穷汉”)。在封建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无衣无食、铤而走险,连老婆也难以劝阻。
民歌就是通过这个过程的叙述,揭示了一个真理:穷则思变,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从而表现了封建社会尖锐矛盾的一个侧面,歌颂劳动人民的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 * * *
此诗文字浅显,含意也不难明白,不作过多的讲解,拟采取重点字词诠释与分句语译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略讲。
一、重点字词的诠释
顾——有两说,一说是:顾与归,同义;又一说,顾即“念”也。“不顾归”,决然前往,不考虑“归来不归来”的问题,表示“出走”的坚定之意。有的版本,将“顾”改为“愿”,似不妥。
来——再次。“来入门”,再次进入自己家门。这里用了“来”,表示往返多次,是为诗中表现主人公思想斗争激烈服务的。
还——回还,返。“还视”,即回头看、环顾也。
用——两句中的“用”,都是“为了”的意思。
黄口儿——婴儿或幼儿。这里是借喻,以雏鸟嘴角发黄来比喻婴儿或年幼孩子,为与下文“白发”相应,以解作“年幼孩子”为妥。
今非——有二种解法:一是“世道太不公平”;二是说现在的做法(指丈夫出走)不对头。我认为,两说均可通。但是,要以怎样的标点为前提。第一说,“今非”,是作为丈夫的第一句话,才可作如此解说;如果作为妻子的最末一句话,就不可这样解释了。朱编《读本》应重新标点,采用第一说为好。因为这样可加强丈夫出走的决心,语气也更强烈一点。
时下——时时落下,指白发常常脱落。
居——也有两说,①等待;②安于现状。“难久居”,即难以再久等了;或者这苦日子实在难以再挨下去了。
馕糜——吃粥。馕,吃、食;糜,粥、稀饭。
盎——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瓦质盛器。
咄——呵叱声、叹词。即拒绝妻子劝告而发出的呵叱声。
二、译诗(杂言诗)
城东一穷汉,决然出东门;
再次回家转,愁恼又悲愤。
无衣无食无生路,只得拔剑再次东门出。
家中妻子啼啼哭,紧拉衣襟不放行:
“别人只想富贵日,而我甘愿喝粥同把苦日混!
“我夫呵,上看苍天的份,下看孩儿的面,
求求你,求求你啊,千万不要离家门。”
穷汉终究下决心,愤然朝着妻子嚷:
“当今世道太不公,咳,走啦!
其实啊,现在走为时已晚;你不见,头上白发常落下,
这种苦日子呵,我们再也难以忍受哪!”
* * * *
这是一首杂言的小型叙事诗。它选取了封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尖锐的生活片断来表现主题,使诗歌从一个侧面触及当时社会的本质。它反映的思想内容是比较深刻的,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比如:首先,它不拘句型,一、二、三、四、五、六、七言,杂然运用,错落有致。同时,诗歌造语,质朴简洁,而且相当口语化,感情也很真挚动人;特别是通过“对话手法”巧妙地展示了主人公的思想矛盾及心态的波动,从而使作品增加了故事性和戏剧性。这不但诗歌的生动性加强了,其主题思想的开掘也更深了,整首诗呈现了民歌固有的那种刚健质朴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杜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五律)》鉴赏
下一篇:《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两晋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