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两晋诗歌·陶潜·归园田居(选一首)》鉴赏
陶潜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是一个组诗的总名,共五首。它作于陶潜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自彭泽辞官、返归故乡“园田居”住处之后的次年。诗人这时四十一岁。
陶潜许多杰出的代表作,都系归隐之后的产物。《归园田居》不仅是田园诗歌的代表作,也是陶诗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少无适俗韵》是这个组诗的第一首,也是组诗中最为优秀的一首。诗人以兴奋心情写出了田园的美好风光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 * * *
这是一首古体诗,共二十句,大体有三层意思,即——
第一层,述说:逃禄归耕的原因
每二句一个意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说自少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本性素喜山野生活。韵,此处指气质习性,即性情。诗人首先说明自己一向不愿受制于人,本性酷爱草野生涯。
接着两句,又是一个意思: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犹如罗网的尘世,此指仕途。意谓自己误入仕途之中,一别田园就已十三年了。这里的三十年,怎么理解,有若干说法:有人说,“三十年,乃十年之夸词,古有其例”;又有人说,“三十”,乃“十三”之误,因为陶潜初仕江西祭酒,至辞去彭泽令归田,共十二年,此诗系于归田后次年写成,正好是十三年。此用吴杰仁说。
上二句把仕途视作使人不得自由的罗网,下二句转入“恋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谓束缚于笼中之鸟和育养于池中之鱼,均受制于人,而不得自由。故渊、旧林,比喻自己的田园旧居,原是“羁鸟”与“池鱼”所依恋和向往之处。诗人在此,以“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故旧和厌烦仕途生涯的不自由。
第二层,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乐趣
首先,总说田园之事——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现在已开荒种植于南亩之间,因守正不阿终于归耕田园。这里的守拙,究以何解为妥?摆出几说,让大家酌取:说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云守拙;又一说,愚拙,言不取巧逢迎之意,乃作者自谦之辞;再有一说,守正不阿,与世俗机巧相对而言;还有一说,守着本分。
接着,诗人再分别用近写与远描的手法,细致地描绘田园风光——近写“园田居”之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宅,方,读páng,与“旁”通假。方宅,即宅旁。王引之《经义述闻》云:“方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旁与方古字通。”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多亩,还有草房八九间;屋后榆柳成荫,遮掩着房檐,屋前桃李成行,排列在堂前。
这是诗人用了浓墨描绘了近景,接着又以淡彩来钩勒远景——远描乡村音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你看,那远处是一片朦胧的农舍,缕缕轻柔炊烟从村里升起;你听,深巷里还有狗在汪汪叫,透过桑树顶还传来了鸡鸣声。暧暧,昏暗的样子;墟里,即村落。依依,轻柔也。这里,诗人化用了古乐府《鸡鸣》古辞中的成句,稍加变化,只改了两个字:“宫”改“巷”,“高”改“桑”,并换了一下句序,前后互挪。
再写家居情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即门庭。《周易》有云:“不出户庭无咎。”尘杂,指尘世杂事。虚室,即闲静空虚的居室。这是说,恬静的门庭没有尘俗杂事,明净的居室却有馀闲赋诗。这里诗人用“虚室”称自己的居室,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并借以喻内心明净洞彻的境界。
第三层,抒发:“重返自然”的激动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原指关养鸟兽的笼子,此借喻仕宦生涯,也是“尘网”的意思。清闻人倓《古诗笺》云:“泽雉一步一啄,百步一饮,不期畜于樊中。”又云:“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返自然,即重返自然,此指归耕园田。从诗句的字面上看,似为鸟兽庆幸:好哇,长久困居樊笼之中,现在终于重返大自然了! 其言外之意是说,我挣脱了“仕途”这个尘网,归耕园田,正像久关牢笼的鸟兽重返自然那样,又可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 * * *
这是一首少有文字藻饰、语言畅晓而又含蕴深邃的陶诗杰作。当今若干选注者在介绍此诗题旨时,却歧见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说,“写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
一说,“表现辞官愉快心情,赞美纯朴农村生活和美好田园风光”;
一说,“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羁绊,在农村过着纯朴生活的乐趣。”;
又说,“叙述归田的原因,以及归田后的生活和愉快心情”等等。
以上几种说法,有共同之处,但又不尽相同。看来,第二种说法,比较接近诗歌实际,但是不够简明,也欠深刻,更重要的是没有把“辞官”与“乐田”的关系点明。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也即题旨)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妨去研究研究。我想,它的中心思想是否可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即:一曰自责入仕失策;二曰自庆归隐得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诗为证:
说明前一句的诗有——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 (三十) 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还有兼证两句话的最后一联诗——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说明后一句话的诗句就多了,除了上述诗句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部可用来证明:“自然归隐得意”。
大家看,这不正是诗人在对自己出仕当官进行无情的自我责备吗?否则,为什么把入仕认为“误落网罗”呢?为什么把“逃禄归耕”比作“鱼鸟挣脱牢笼罗网而重返自然”呢?显然,作者将“自责”与“自庆”的关系揭示得很清楚的。这就是说,它们并非并列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自庆”是在“自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责越深刻,对自己归田的自喜自庆的情绪则越强烈;反过来,对园田生活越喜爱,那么,对仕宦生涯就会作更深刻的谴责。
因此,要真正领会陶潜此诗的题旨,就必须把握这个思想,搞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是什么因素促成诗人给予自己这首诗的如此内容?
我觉得,这里有三点值得重视:
第一、由于时代使然
这是首先要重视的一个因素。陶潜写此诗时正是出仕与归隐交替之际,他从污浊的官场跨入自己多年向往的故乡园田,情绪当然是很激动的。原来诗人对于“尘网”世间,已经深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把恬静的农村看成唯一的乐园和净土。你瞧,一边是“樊笼”与“尘网”,一边是乐园和净土,两相对照,怎么会不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呢?所以,对仕途的谴责,对归田的赞美,也就很自然的事了。当他挣脱久已厌恶的官场羁绊,初返故乡,一见那远处一片静穆农舍,几缕袅袅炊烟,数声鸡鸣犬吠,都在诗人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诗篇就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第二、仕宦经历的作用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诗人原本也是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大济苍苍”的宏伟抱负的。可是,经历了十多年的仕途艰难跋涉,结果是:不断尝试,不断碰壁,以至终于从希望到失望,直至绝望。使他认识到仕途不仅“可怕”,而且是“可耻”! 基于这个认识,把自己看成是“误落尘网”、“迷途失路人”,也就非常自然的了。诗人用热烈的笔调、浓厚的感情,具体而细致地描写自己住宅的远远近近的景物。这正是刚刚自“尘网”中脱身而回到自由境地的一种典型的心态表露。
第三、道家哲学的影响
道家哲学思想无疑地深深影响着陶潜。这不仅是诗中直接化用了《庄子》、《老子》经典中的一些语意,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于“尘俗世间”的看法和所持的态度。他对于世俗的是非、荣辱、物我和生死等等现象,几乎都是以道家“齐物论”思想加以糅合的。因此,表现在陶诗中“随顺自然,乐天知命”的看法,处处可见。当他挣脱了官场的罗网而归隐田园时,当他过着自由自在生活时,就情不自禁地以羁鸟脱樊笼、池鱼归故渊自比,纵情自庆“重返自然“的那种无比喜悦。
从后来的事实说明,诗人这种“无比喜悦”,不仅是因为自己重新返回旧居,回到了自己熟悉、喜爱的自然环境中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新生活”的开始;也就是陶潜使自己的诗作具有更充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开始。所以,很值得诗人高兴和庆贺。其实,何止诗人自己,就是后世的人们,也该为之高兴和庆贺! 因为它给中国文学史上催生与塑造了一个自屈原之后的第二位大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艺术珍品。
上一篇:《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两汉诗歌·《古诗十九首》(选五)·廻车驾言迈》鉴赏
下一篇:《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蔡琰·悲愤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