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歌·《诗经》·载驰》鉴赏
一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之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二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三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四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据《诗小序》云:“《载驰》,许穆夫人所作也。”许穆夫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朝代最早的知名爱国女诗人。她是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淇县一带)国君(公子顽)的女儿(其母即卫宣姜),远嫁至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为许穆公之妻,故称“许穆夫人”。《载驰》出自《诗经·鄘风》,是鄘国(今河南汲县一带)之民歌。
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十二月,北方少数民族“北狄”侵入卫国,杀死卫懿公(公子顽),国都被攻陷,卫国人四处逃散。后经宋桓公救助,把卫国移民安置在漕邑(今河南渭县东南),重立了戴公申为卫君。不久,戴公又死了,就立其弟文公继位,建都楚丘(今河南之渭县)。富有爱国思想的许穆夫人眼看故国危亡局面和百姓逃亡状况,疾首痛心,十分悲伤,当其兄戴公死讯传来时,她决心要奔回祖国弔唁卫君戴公,同时,也欲趁机筹划向各大国求援,以解救国难,保卫祖国江山。可是,当她行至中途(未到漕邑),为许国大夫所阻。但是,她未因此折回许国。于是,她写了这首诗,以见其志,并抒自己的愤懑之情。
* * * *
全诗分为四章,第一、第三章各六句,第二、第四章各八句。这四章,也是整篇诗歌的四层意思。以下分章讲解:
第一章:奔赴漕邑遇阻
头四句说:
载驰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载,犹“又”、“且”。驰、驱:《正义》:“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唁,吊人失国。卫侯,即卫戴公,即其兄长。言,犹“爱”,于是。这四句大意是:乘着马车不断地奔驰,回到祖国去吊慰兄长卫侯。马车在遥远的赴卫路中进行,于是,我赶往卫国之都漕邑。
在去卫途中,许国大夫登山涉水来追赶我返回,使我心中不免担忧。这就是“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二句的意思。这里的“大夫”是指许国派大夫拦阻、劝说许穆夫人返许。山行,谓之“跋”;水行,谓之“涉”。
这一章,主要是写夫人返卫途中受阻,一时心中不免有点发愁。但经仔细思忖,现在,何足惧,归卫决心很大。于是,诗歌才有下边的叙写。
第二章:与许国大夫辩理
她说: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即使。嘉,嘉许、赞成。“不我嘉”,即“不赞成我”。旋反,即速返,此处的“旋”作速、立即解;“反”同“返”,这是说,即使对我赴卫不赞成,要我速即返回(许国)却不能。下边两句说: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臧(zāng脏)”,善也。“不臧”,即不善、不高明。思,思虑、主张。前句是说,我看你们的意见不好,我考虑的比你们不是要深远吗?后句的“不远”应是一个反诘词。
接着的四句诗,用的是重唱复沓形式,即: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在这里只换用了二个字:济和閟,“济”同“霁”,即止也。閟(bì必),同“毖”,慎也。这就是:尽管你们不赞同我的主张(即联合大国助卫抗狄),也难阻止我继续前进;我看你们的想法不对,难道我考虑得还不谨慎?
经许穆夫人这一据理力辩,许国大夫哑口无言,拦阻不果。许穆夫人继续赴卫,赶着马车行进在祖国的土地上,于是诗歌进入另一章。
第三章:途中采药自宽
先看前四句: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陟,攀登;阿丘,四边高而中央低的山,称为“丘”,有一边偏高,称“阿丘”。一说,也可能是卫国的山名。言,我也。“蝱”,是“莔”(méng萌)的假借。莔,即贝母,药用植物;古人以作治郁闷之病。这二句是说,车子攀上了高高的山丘,我就采了一些“贝母”来宽宽自己的闷愁。下边二句的意思是:妇女们虽说多愁善感,但各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这里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对“行”的理解。《毛传》:“行,道也”。朱熹《集传》:“女子所以善怀者,亦各有道”。有的把“道”释为“道路”(高亨),从上下文看,以《毛传》所言为是,即解其为“道理”。
这章的最后二句说:
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尤,即古“訧”字,指责或埋怨之意。 众,此处按王引之《述闻》可解为“既”。穉狂,即幼稚、狂妄。
这一章大意说:许穆夫人虽然辩胜了许国大夫,已经行进在卫国大地上,途中还采药自我宽慰了一番,但想起大夫的无理阻挠,心里总是愤愤不平。
第四章:决心向大邦求援
下边是前四句: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野,祖国原野。芃芃(péng朋),茂盛的样子。控,陈诉、赴告。因,亲近。极,至也,到达。这是说,我行走在祖国的郊野上,麦儿正在茂盛地生长。我要把国难向大国去陈诉,哪个国家与卫亲近,就到哪个国家去! 这是因为,一片片绿油油麦地深深地激发了她的满腔爱国之情,使她进一步下定决心向各国呼求援助。且看最后四句: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无,通“毋”,不要。尤,过错、指责。之,往也。许穆夫人,最后用讥讽口吻说:各位大人先生们,别以为我有什么过错;你们纵有千百个主意,还不如我亲自走一趟!
* * * *
《诗经》中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有不少,如《王风·黍离》、《魏风·园有桃》、《秦风·无衣》、《秦风·小戎》、《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和《大雅·江汉》等。而其中最突出的却是现在这篇《鄘风·载驰》。
大家知道,国家是“由社会当中产生出来,但使自己驾于社会之上,而与社会脱离的力量”(恩格斯语),是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产物。没有阶级,就没有国家,也不需要国家。虽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出发点各异,但对国家这“机器”都认为是需要的。因此,全体国民都怀有一种爱国之心,古今均不例外。在古代,对于国家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出发点:统治者(包括从属于统治阶级的人)从统治阶级立场出发,爱自己的社稷,爱自己的国家;被统治者(包括具有人民立场的统治阶层中的人),则从人民立场出发,爱自已的乡土、爱人民、爱祖国。在《诗经》的爱国诗篇中,也有这两种情况。
《载驰》是一个国君夫人所写的一篇爱国诗。当然,它的出发点是从巩固和保卫自己的统治机器这一角度出发的,但仍然不失为是一种爱国思想的表现。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女爱国诗人。当她娘家的国家(即第一祖国)受到“狄人”这个外敌入侵时,当卫国沦于灭亡之危险关头,她为了拯救祖国,不顾“人言可畏”,不管礼法束缚,也不想个人安危,冲破“罗网” ,克服险阻,毅然踏上救亡保国之途,并取得大国(齐桓公等)的救援,终于达到了救卫目的,保存了祖国。这种思想行为,当然是很值得赞颂的,对于后世也不无教育意义。
但是,古人理解这首诗,往往只注意到许穆夫人的“孝悌”和“慈惠”,而淹没了她那光辉的爱国思想。《烈女传》的作者虽然把《载驰》一诗的题旨及其政治意义归结为“慈惠”和“远识”。但从整个过程的记述中,却已充分说明许穆夫人的“远识”,其出发点只有一个:一切为祖国的利益着想。一个人把自己的婚嫁,竟同国家的利害、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远识”,无疑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爱国行为,至今仍然值得提倡和仿效。
上一篇:《先秦诗歌·《诗经》·载芟》鉴赏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王维·辋川集(二十首选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