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曹操·龟虽寿》鉴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又名《神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组诗的最后一章。《曹操集》中,在其末章注明:“神龟虽寿,四解”。其实,组诗中各首都可以独立成篇。
它是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一月北征乌桓得胜返归邺县后的作品。是时曹操年五十四岁,进人了老年时期。
这首诗主要是抒写作者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和不息奋斗的壮志豪情。
* * * *
对于本篇,不拟作逐字逐句的串讲,只在解释几个有疑义的词语后进行全诗语译。
神龟——通灵的龟。一般认为龟为长寿之物,一种具有灵性之龟更为长寿。《庄子·秋水》篇有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腾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与龙同类的能驾雾而飞的蛇。又一说“腾”,当作“螣”,螣蛇,即会飞的蛇。《荀子·劝学》云:“螣蛇无足而飞。”
土灰——即尘土,此指死亡。《韩非子·难势》说,腾蛇能乘雾飞升,一旦雾散,它也同蚯蚓、蚂蚁一样,在地上爬行,最终死去化为尘土。
烈士——这里不是“先烈之士”,而是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盈缩——盈、满;缩,亏。此指寿夭。所谓“盈缩之期”,即人之寿命长短的期限。
养怡——养,保养;怡,愉快。养怡,即注意养身怡性,使身心健康。
以下是全诗语译——
神龟通灵寿特高,究竟难避蛆虫餐;
螣蛇驾雾云端绕,终于老死化尘烟。
千里老马伏槽旁,驰骋之心恒向前;
抱大志者近晚岁,激烈壮怀仍争先。
人生在世究多长?折寿延年不在天;
要想身心常康健,益思养体得永年!
* * * *
把深邃的哲理融汇于丰富的形象之中,乃此诗之最大特色。通览全诗,诗人在其中更多的不是抒发情感,而是深刻地阐述人生哲理。但是,这种哲理的阐发,是经过艺术“提纯”,以诗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请看:
前四句的托物起兴(龟、蛇、雾、尘),用形象比喻表达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辩证认识;
中四句,又以“老骥”自比,表达诗人“壮心不已”的“烈士”情怀;
后四句,就是在以上基础上,很自然地作了发挥,并点明“否定天命”的进步的唯物结论。因为要奋斗不已,才企求益寿延年,强调“养怡之论”。这个思想基础就是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有一定的朴素辨证法的认识。
这是一篇借物言志的著名诗篇,特别是其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更已成为千古称引的名句。因为它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要为寿命而担忧,不应因时届年暮而消沉,最紧要的是人的意志力与心态。谁有了凌云壮志,谁就可达到:虽老不老,越活越年轻!
* * * *
在此,拟将《龟虽寿》同《观沧海》两诗作一比较——
两首诗都是借乐府旧形式来写新辞的,不仅如此,就在思想内涵及感情含蕴上,也大体相似。但在诗歌写法上却大有不同,主要是:
一、在抒情方式上不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海空景色与自己雄心壮志交融;而《龟虽寿》却是直抒胸臆,节奏短促,顿挫分明。
二、诗歌高潮的安置上不同
《龟》诗连用三个比喻(神龟、腾蛇、老骥),经过正反多方面的设譬取喻,一句紧似一句地逼出一个中心,达到全诗高潮,即诗中的“老骥伏枥……”等名句。这是把高潮安置在“诗腰”,而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将满腔热情凝聚在哲理中,显得诗歌凝重有力,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观》诗的高潮却放在结尾。它的好处是:全诗状物描景,感情奔放,联想翩翩,而思想却是含蓄的。它将其中的写景、抒情与说理熔铸于一炉,达到炉火纯青,自然天成! 正因为是这样,使诗歌更具启发性,更能激起想象,也更加耐人寻味。
上一篇:《先秦诗歌·《诗经》·黍离》鉴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