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桡(rao)〕船浆。〔平山〕指平山堂,是扬州游览胜地。据《红桥游记》载:“游入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
这首词是作者任官扬州时,于壬寅季夏之望,同箨庵(袁玲)等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而成。主要写作者在画船上观看红桥景色,发怀古之幽思。
首句用一“引”字,将白翎鸟、红荷、画舫三种色彩艳丽的景物联系起来,活跃于眼前,使静者生动,动者而静。画舫似乎由白翎鸟与红荷导引着行驶。含蓄地表达出自然景物的无穷诱力。作者的游兴与景物融合,置身红桥美景之中被吸引以至迷恋的情景,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受到景致的无限优美。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如果首句作者是用工笔彩绘来描写红桥两岸的绚丽风光,那么第二句则是用富有神韵的水墨山水画来显示红桥下景致的朦胧美。那宛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艳服,流照明镜中的红桥,此刻笼罩在垂杨影里。真是“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似真似幻,若即若离,“笔墨之外”意境清远,蕴藉深沉,寄寓隽永。尤其是第三句发怀古幽思,魅力无穷。从古至今,扬州这座历史名城,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往事啊!欲回首,怎不叫人黯然魂消呢?朱孝臧在《彊村语业》中题:“消魂极,绝代阮亭诗。”评价并非夸饰,它与作者经历契合。作者在明亡时虽然年仅十一,但壬午之难血淋淋的记忆尚在,明王朝覆灭的悲痛犹新。故国之情难忘。入清后,仕途一帆风顺。任官扬州,领略着扬州秀丽风光,凭吊扬州古迹时,感情分外复杂。词中用“魂消”朦胧委婉地吞吐着幽思,正是作者“兴会神到”咏出的佳句,所以能赢得“游人争唱”。
作者泛舟红桥,远处可见扬州又一游览胜地平山堂。这里七、八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是胜游时节。然而作者遥望平山堂,却是路漫漫,水迢迢,雁失群,人添愁。为何愁?是“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观昔,亦有然邪?”山水清音,为何增怀古凭吊者徘徊感叹呢?是“予与诸子聚散不恒”吗?当哀乐之交乘于中,作者如何排遣新愁呢?“分付广陵潮”。分别交付给潮水,十分微妙、深邃。一部分交付给广陵的潮水,任其起伏,掀起层层波澜,然后沉入茫茫的江海;另一部分交付给广陵散曲,任其如泣如诉,如涛如潮的弹奏,或象三国时嵇康那样,临刑前索琴弹广陵散曲,将对专权者的满腔愤懑通过琴曲倾泻出来,流传于世。词以“潮”字收束,扩宽了诗词的内涵,留给读者无垠的联想天地。这正体现了作者清远空寂的独特诗风。
上一篇:《浣溪沙·清·王士禛》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