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天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诗题中的裴迪,唐代诗人,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官尚书省郎,他也曾居终南山,与王维多有唱和。
这首诗写辋川别墅的秋景,表现了闲适与隐逸之情。王维诗的景物描写多有独到之处,这首诗写秋景就采用了多种视角和多种层次。第一句是远观。诗人看到远远的一带寒山绿得更浓。从色调上看,这是由嫩绿色变为滞重的青绿色,是秋天特有的景色,也是远观在视觉上造成的特殊印象。第二句是近听。近处的流水潺潺,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这又是写听觉造成的印象。以上两句一看一听,一静一动,对比十分鲜明。接下去诗人又展开另一个层次的描绘:他拄着拐杖踱出柴门之外,听到暮蝉在临风鸣叫;抬起头来又看到渡口处的夕阳,村落里飘荡的袅袅炊烟。这里又是听觉和视觉交错,动境和静境结合。于是诗人用他那支生动的多彩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苍翠的远山,潺潺的流水,暮蝉的鸣叫,落日的余晖,村落里的孤烟……这是一幅淡远、宁静、色彩斑斓的秋意图。它的主调是“静谧”。诗中关于动境的描写:流水声,蝉鸣声,或者只有在极其宁静的氛围中才能细细分辨出来;或者鸣叫声更增加了氛围的宁静。因而它使整个天地显得更加寥廓和静谧。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接舆比裴迪,五柳先生自比,画出了裴迪与自己相处的生动场面。接舆,即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曾被称为“楚狂”。五柳先生即陶潜,曾著《五柳先生传》,后人因以五柳先生名之。狂歌的裴迪,听歌的王维,诗人为这幅秋意图添上了两位隐士,于是画面就更为完整了。
上一篇:《观沧海·魏·曹操》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过扬子江·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