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浙江省·于谦墓》古诗词赏析大全
于谦墓,在浙江杭州三台山麓。于谦,明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字廷益。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族入侵,英宗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率兵亲征,结果兵败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50万大军全部覆没,自己也被俘。当时京师(北京)危急,群臣议论迁都,兵部尚书于谦反对南迁,拥立英宗之弟景帝,并率军民奋勇抵抗,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保卫了京城。瓦刺军帅也先见无隙可乘,就与明室达成和议,归还英宗。当时朝廷论功封于谦为少保。景泰八年 (1457年) “夺门之变”中英宗复辟,竟以 “谋逆罪”逮捕于谦,加以杀害。英宗死后,成化二年宪宗下诏为于谦平反,追认复官,追谥 “肃愍”。万历年间神宗又改谥他为 “忠肃”。其遗骸运回杭州,在三台山立墓,后人也称此墓为于忠肃墓。原墓已不存,现正拟重建。
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
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
[诗名] 西湖竹枝
[作者] 黄周星,字九烟,又字景虞,上元 (今南京市)人。明毅宗崇祯十三年授户科给事中,不就职。明亡后,改名黄人,字略似,寄居湖州。70岁时自沉南浔河而死。
[注释] ●排岱麓松:推动泰山的大松,言其浩气的伟大。岱,泰山的别名。●岳少保同于少保:岳飞、于谦生前都因战功封过“少保”官爵,他们的遭遇也极相似。●南高峰对北高峰:作者以西湖的两座山峰比喻岳飞与于谦。他们两人死后都被葬在西湖的山麓。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诗名] 忆西湖
[作者] 张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清。清康熙三年七月,在浙江象山县南的悬岙岛上被捕,同年九月,被杀害于杭州。此诗是被捕后所作,诗中表白了诗人宁死不屈的精神。
[注释] ●高坟句:言岳飞 (岳武穆)与于谦(于忠肃)的墓都在西湖边。●添得句:意思是问:是否能在西湖边上添一新祠,言外这将是他认为最光荣的归宿,表明了宁死不屈的精神。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向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是鸱夷。
[诗名] 人武林
[作者] 张煌言
[注释] ●有我师:表白决心在西湖上找自己的老师(指岳飞与于谦)。●日月句:赞于谦的光明磊落。●乾坤句:言岳飞以自己的丰功保住了当时南宋的半壁江山。●惭将句:作者自谦未建功业,愧于空手与岳飞、于谦鼎足而三。●敢向句:敢以自己的赤胆忠心,在西湖边借一栖息之枝。“敢”字也表现了作者誓死如归的决心。●鸱夷:皮制大袋。春秋时伍员忠于吴国,吴王夫差却听信谗言,逼他自杀,还把他的尸首装进皮袋子,投在江中。枚乘《七发》描写钱塘江涛说:“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这里,张煌言自信他殉难后也会象人们所传说的伍员故事那样,魂魄化为钱塘江上的怒涛,鼓荡不息。一本作“怒涛岂必尽鸱夷”。
不读先生传,谁知社稷危。
中原无恙日,少保大名垂。
独定千秋业,偏留万古悲。
自来堕泪碣,宁止岘山碑!
[诗名] 于忠肃墓
[作者] 沈祖孝,字因生,一字雪樵 (今浙江省吴兴县) 人。
[注释] ●社稷危:英宗朱祁镇轻率出征被俘,50万明军被歼,也先挟英宗,叫嚷要北京的军民开城投降,当时京师兵卒不满10万,人心惶惶,危在旦夕。社稷,封建君主制对国家、政权的称谓。●中原无恙:在危急关头,于谦力主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当即拥立监国郕王朱祁钰即位,一面借此拒绝也先要求,在北京城下击败也先,中原转危为安,明朝江山得以保存。●万古悲:英宗朱祁镇被放回后,从个人得失出发,对失去帝位耿耿于怀。景泰八年他在北京城内突然袭击景帝。复辟登基后,逮捕于谦,将一代忠臣诬杀,留下万古之悲。●堕泪碣、岘山碑: 见湖北省“岘山”篇。宁止,岂只。诗句意思是象岘山碑那样令人堕泪的碑碣,在世上是不少的。
上一篇:关于描写《福建省·九曲溪》古诗词赏析大全
下一篇:关于描写《山西省·五台山》古诗词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