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品陶斋》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市区中山路祥集弄。其所在地是两幢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富商私宅,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珍藏着大量近年出土的古瓷片和古瓷,展出了一批明成化官窑烧制的落选贡品,故命名为“品陶斋”。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就设在这里。两幢明代建筑紧相毗邻,构架形式和建筑风格相同。内观开阔轩昂,梁柱粗硕,为穿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正堂前有轩廊,檐柱选用质硬、耐烧和防虫蚀的楮树材料。梁柱交接处多有雕刻精美的雀替过渡,纹样皆为花卉翎毛。正堂的石刻柱基造型凝重,花饰华丽。地脚用雕刻精细的青石板,经久耐用。审其风格和布局之相近,似属同一业主。两幢构架选料之精良,做工之考究,保存之完好,在我国明代民间建筑中甚为罕见。
〔现代散文〕 祥集弄宽不满2米,寻常百姓家一户挨一户,在繁华的中山路上,并不引人注意。可是近年来,它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因为在这普通的弄堂里,珍藏着一个“品陶斋”,其名声、影响日胜一日,外国朋友说:“品陶斋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品陶斋”位于祥集弄3号和11号两栋明成化年间的民宅。地方特色浓郁,是民间匠师们的杰作。入宅内,只见高阔的正堂,构架严谨,用料精良,廊柱之粗壮,据说竟然超过明故宫钦安殿的柱径;为突出材料之质美,仅在重点部位施以雕镂和装饰,朴素中见华丽,庄重中见精巧。天井作为平面组合中心,有着采光和通风的双重功能。宅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构思严密,做工精细,气派豪华。作为古建民宅已经不可多得,十分珍贵。但更为珍贵的是这里考古工作者的情操和他们的丰硕成果。
祥集弄3号和11号,原先并不为人们所熟悉,只是到了八十年代,一批考古工作者入主其内,挂上了“品陶斋”的匾额,这里才被人们刮目相看,影响波及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还有日本、美国等地。
“品陶斋”内的考古专家,十多年来,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于古陶瓷之迷津,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迷。从1982年至1988年,先后有两次重大发现轰动了中外考古界。一次是景德镇龙珠阁大批明成化官窑瓷的发现,出土了大批明代成化官窑的落选贡品,并复原出数百件官瓷。其中绝大部分是堪称无价之宝的人间孤品。专家称其为建国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还有一次是1988年,在御器厂遗址首次发现明代“正统”官窑遗迹。由于明正统官窑瓷不书写年款,其真实面貌不为人知,故被学者们称为古陶瓷史研究的空白。至此,这一空白期宣告终结。
置身于“品陶斋”内,只见大箩小筐装满了闪烁着神秘之光的古瓷碎片,数百年被浓缩被捣碎的历史,都拥塞在这古老的建筑之内。专家们在专心致志地工作,在数以万计的历史落英中细细挑选、组合、复原,并将它们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工艺等信息密码一一破译,使它们所从属的那个时代裸露在人们面前。
这里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古瓷——明代青花大龙缸,永乐皇帝用来盛装波斯液态香料器皿——有白瓷三壶连通器,永乐皇帝为赏赐西藏法师而烧制的永乐僧帽壶,成化年间明王朝为赏赐朝鲜李朝庄惠大王而专门烧制的穿花龙纹长颈瓶以及给西藏王公烧制的连托八宝申腹碗等等,都是些旷世奇珍。
“品陶斋”就是这样,古建筑和古瓷相映生辉,向人们展示了一段历史画卷。
上一篇:咏《咸宁·咸宁温泉》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万县·响雪瀑》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