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寄啸山庄》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扬州清代晚期园林杰出的代表作品。现通称何园。何园是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道台何芷舠于“双槐园”旧址上构筑而成,园内遗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现仍存一株。全园布局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其中的“船厅”建筑最称佳构。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使人产生水居的意境。厅东假山沿墙而叠,水绕山行,疏林横空。有亭翼然,立于山顶,背倚粉墙,旁枕流水,沿石级过小亭可登串楼。西部开阔空旷,以串楼为主体,中设水池,池东临岸建有水心亭,中有石板曲桥相连。水心亭巧妙地利用了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均将水心亭作为场景,摄入影片。池北主楼七楹,正堂三间突出,支出两翼,形若蝴蝶,俗称蝴蝶厅。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奇峻,后有桂花厅3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花木争辉。东西两部由复廊串联,复廊和串楼再将园林联成一体。“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串楼逶迤曲折,长达400余米,绕园一周,是何园建筑艺术上的佳构。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紧凑,小中见大,尤以环抱的串楼和逶迤的复道称奇。与何园紧相毗连的是“片石山房”,其“两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子山一座,高5、6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石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画家,曾寓居扬州,死后葬于蜀岗。片石山房的假山确是出于石涛之手,为今日唯一的石涛叠山手迹。
〔现代散文〕 扬州的秋天,是金色的,也是银色的。
我爱春天的扬州,但也爱秋天的扬州,其实,扬州一年四季都可爱。我今年已经是第四次来扬州了,这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今年我因为意想不到的种种原因,又第四次来到了扬州,西园宾馆已翻建一新,原来空旷幽雅的园林,就更显得精神抖擞。刚刚住下来,我听说,传为石涛手笔的“片石山房”已修复了,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在修复以前,我曾多次到过此地,观看和凭吊过石涛和尚遗存下来的“残山剩水”。扬州是以园林出名的,论年代,可能这个“片石山房”是最早或较早的了。“片石山房”就在何园内,踞何园的东部。何园也是一座名园,又名“寄啸山庄”,以楼阁的回廊复道和水榭胜,廊间的墙壁上,还有许多古代名人的碑帖石刻,其中有颜真卿的行书石刻,也有苏东坡的“海市”诗石刻,全都是旧刻,刻工甚高,且残损不多,至为难得。
我这次重游“片石山房”,自然重点在此而不在彼。现在一入东院,就可见到坐北面南的一个新修的园门,上嵌一匾,书“片石山房”四字,而且是用的石涛的字迹,颇觉清雅可观。进门右边,就是新建的回廊厅事,一律本色,不施彩绘,更觉素雅。进门的左手廊间,嵌着两处石涛的诗迹,行书楷书都有,每处各有十数帖,虽是复刻,也还可观。园子中间就是一片不大的池沼,上铺石板桥,以连结进门后左右两边伸展开来的建筑。在池沼的西北角,就是仅存的石涛手笔,迤逦一片的假山,现在已是残迹,很难想象当初完整的构思。但仅就现存的数处来看,也仍旧是妙造自然,曲折有致,且山石奇峭,而中腹灵透,有盘旋上下之势。登高则可以舒啸,可以纵览,即此残山剩水,亦当可见大家的风范。
在园子的北边墙上,有石刻大字“片石山房”四字,仍用门匾原字放大,放在此处,亦可起点睛之意。
总之,原先一个零落不堪的破园,如今经过整修,居然有丘有壑,石桥流水,名人字迹,处处都可令人驻足,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够快意的了,何况全国各地,要览石涛的遗迹,恐怕也仅此一角了,如此看来,就更为难得了。因此,它不由得令人想起平山堂后面已经湮灭的石涛墓,今原墓已不可得,可否就在左近建一纪念性的墓,并立一碑,以为永久的纪念!
最近我又听说,扬州的有关方面,拟在“片石山房”建立石涛纪念馆,对这个计划,我十分赞成。我认为也只有扬州最有资格建立石涛纪念馆,看看南昌青云浦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就会感到这个计划已是刻不容缓了。
我不知道今年我是否会再来扬州,但是我可断言,扬州是写不完的,扬州的春花秋月写不完,扬州的园林古建写不完,扬州的湖光山色写不完,扬州的红楼盛宴、淮扬佳肴写不完,扬州的崭新面貌写不完,扬州的深情厚谊写不完,……
总之,我不仅会再来扬州,而且我也会再拿起笔来,写这个写不完的扬州。
(冯其庸)
上一篇:咏《宣城》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宣城·山门》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