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山公园》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长江南岸,与重庆市中区隔江相望,由黄山、汪山、袁山、蒋山等组成,面积四百多公里。园内山峦起伏,青松翠柏,名花异卉,四季飘香。“春观花,夏纳凉,秋赏桂,冬咏梅”,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游览格局。黄山,地势中旷,林木繁茂,炎夏凉爽。抗日期间,建有多座别墅。如马歇尔居留的“草亭”,蒋介石住过的“云岫”,宋美龄私宅,至今旧貌犹存。汪山,是富翁汪代玺的别墅区,自名汪山,解放后辟为公园。它的中心是馥郁沁心的梅花园和白兰园,种有奇花二百多种,是玉兰、白兰、杜鹃、月季、芍药、樱花、茶花、牡丹、大丽、梅花等十大名花荟萃之地,故有“山城花冠”之誉。还有来自喜马拉雅山的雪松,从日本引进的樱花和英国桂红等。黄山西北有涂山,又名真武山,相传是道教真武祖师站在北碚狮子峰一跃而落足之地,虔徒信士为其修真武庙一座,以纪其胜。庙前左侧山峰,在明代万历年间有桅杆一具,至今完好无损,颇具研究价值。又传说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为妻的住地,也即盛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之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到此留连,曾作“涂山寺独游”。涂山再往西北有“老君洞”,地势峻峭,洞府幽深,洞顶刻有“涂洞参天”和石雕天牛浮云。崖壁刻有行书和宋体诗文,书法瑰丽,是稀有的艺术珍品。
〔古诗文赏析〕涂山寺独游唐·白居易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唱着“候人猗兮”日夜盼望,最后化成石头,石头裂而生子启。这个传说讴歌了大禹公而忘私,辛勤为民的精神。
那么,涂山究竟在何处呢?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说法。其中《华阳国志》、《寰宇记》等书记载,涂山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南山一带。但专家们认为,涂山不可能在四川,大禹治水未到过此。其实,大禹作为中华民族勤劳刻苦美德的象征,何必一定要考证落实呢?重庆南山的涂山自古以来就被当作是传说中的所在,据郦道元《水经注》介绍:“江水北岸有涂山,南有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仲雍并言禹娶于此。余按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于此也。”尽管他否定了涂山在此,但却记载了这里很早就已被当作禹妻涂山氏所居之地的名胜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也反映出唐代时作为名胜佳地引人前往的情况。
白居易于公元818年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一带)刺史,在那里生活了三年,留下了许多诗篇,《涂山寺独游》就是其中一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涂山的一草一木很熟悉,很有感情。首句点明“独游”,虽然没有同伴,而且前往的道路又是荒芜的“野径”,但诗人还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僧房宿有期”,进而说山上的寺庙是自己常来常往,经常留宿之地,诗人订下期约,如期而来。后两句说,涂山的一切非常熟悉,来去的路途连马也十分熟谙,更不用说人了。全诗亲切平易,叙中寓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涂山的热爱。诗人之所以对涂山有如此感情,除了涂山的景色外,恐怕主要还是对大禹、涂山氏的敬仰吧!
涂山是重庆南山风景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南山修建了许多别墅,大官们在此休息,留下了许多现代化设施。今天的南山更非昔比,游人云集,现代化气息更为浓郁。但涂山的古老传说,更使南山风景区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抚今揽古,会使人倍增民族自豪感。
(徐志平)
〔现代散文〕 重庆长江对岸风光秀丽的南山,是以黄山为主体的避暑胜地。地以人传,南山风景区的开拓和后来的发展,有赖于抗日战争期间黄山官邸之兴建。往昔荒僻的南山即因园林兴起、别墅幢幢而装点起来,成了陪都之中的“陪都”。
在那些园林别墅的装点之中,首推虎踞高阜的“云岫”;其次,自然就数宋氏美龄的“松厅” 了。
“松厅”位于“云岫”东北不过一箭之距的底处,依傍山势建在双峰夹峙的一抹人造平地边沿,背负深涧,面对峰隙,取东向朝阳角度,垒青石为基,筑起一座长约25米,宽近20米的长方形中西合壁式平房。前左右三方,连结着不下于三米宽阔的回廊,一色衔榫平滑的松木地板,与室内地板连成一片,想必是夏夜纳凉,冬就暖阳的所在。和回廊平列有着镂空图案、直平厚实的木质双合大门的前房三间,南侧拐角有窗的一间,阳光充足,可能是主人的春秋季卧室。其余两个大间,隔以木扇,便于敞开联通,或是客厅兼作舞厅;小型聚会,一厅尽可;大型宴乐,隔扇拆开,加上回廊都能派上用场。想来是当年乃夫提倡“新生活”,乃妇唱随,在居寓上简约多便之精心设计。这一点,我觉得即便是现今的建筑家们,也不妨参考师法的。
其后房也是三间,不过,因中间凹进一列眺望山外远景的望廊隔断,使整座房子形如半个“工”字,或像一把中国的旧式锁头。由于凹形望廊占上一些面积,开间要比前房小些。南面紧接着房的一间,可能是住亲随人员的,北面并列两间房顶突起壁炉烟囱,当是主人的冬季卧室。在此卧室之北,随着自然地势的升高而附筑的一楼一底,为厨房和卫生间。
“松厅”之名,大约是以原有笔直翠绿的柳叶松围绕四周而取,可惜前面的排排劲松已毁于“十年浩劫”,而今尚余桉树、黄桷数株。但近些年来补种桃李不少,春煦艳游之时,红香粉琢,仍有一番胜景。只是“人去楼空”,至今室门紧锁、空无人居。遥想当年,中外名人,不时云集,日夕宴乐,缓歌缦舞,何其鼎盛;名媛闺秀,一登松厅,如跃龙门,何其贵气。
如今的“松厅”静寂了。
(之戈)
〔民间文学〕 重庆朝天门江边,有一块大石头,名叫“呼归石”。听老人们讲,这“呼归石”正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涂后呼唤他回家的地方。
据说在那古老的年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泱泱中国,到处洪水泛滥。禹的父亲鲧治水无效。儿子大禹就挺身而出,一心要把洪水治服让华夏百姓安居乐业。
长辈们见他日夜奔波,已经三十多岁还没娶亲,多次向他提起婚事,都被大禹婉言谢绝了。后来,他来到渝州,遇见了一位叫涂后的姑娘。这姑娘眼见着乡亲们被洪水所苦,也立志要帮大禹治水。她成天挑茶送水,缝缝补补,忙个不停,深受大禹和乡亲们的敬重。不久,在乡亲们的撮合下,他们结成了志同道合的伴侣。
婚后半年,为了疏浚长江上游的岷江,大禹告别了涂后,率领治水大军队伍向青城山方向进发。历经年余,岷江洪水快要引入长江汇合的时候,大禹就传书带信,把喜讯告诉涂后,并说不久就要回到渝州团聚。涂后高兴极了,忙着给丈夫缝制新衣,又做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每天站在屋后一个高台的大石头上,等着大禹归来。
这天黄昏,岷江水流汇入长江之后,水头即将到达渝州,大禹顺着江边奔跑着,同人们一起欢呼着,眼看就要到家门了,忽见几匹快马奔来,见了大禹,纷纷下马,向他告急。原来是嘉陵江洪水泛滥,淹没了川北数十州县,人们渴望大禹赶去治洪。大禹听了,完全忘了回家之事,心急如焚,急急带着治洪人伕,于黑夜中路过家门而未觉,连夜赶往川北去了。
涂后只见那一个个火把往北而去,眨眼间就不见了人影。天上月明星稀,朝天门外涛声悦耳,原来是岷江水头已到,浩浩荡荡流向三峡。她又是喜,又是悲,痴痴地望着北方:夫君啊,你又要啥时候才回来呵!
一年、两年,大禹终于又疏浚了嘉陵江,治服了洪水,安顿了川北黎民,回头路经渝州东下,准备把长江沿途疏通,使之流入东海。顺路也可看望涂后,夫妻团聚数日。
哪知这天刚到渝州地界,只见瑶姬仙子驾云而来,述说她路经巫山上空,发现12条孽龙兴风作浪,被她劈死后,孽龙残骸堵在峡道,三峡洪水猛涨,夔门、万州一带黎民危急,望他快去劈山开峡,疏浚长江。大禹听了,立刻手提开山斧,牵着神牛,跟随瑶姬,赶往巫山。等涂后得到消息赶来时,大禹已骑上神牛,过了家门一箭之地,正向前飞奔。涂后急忙站在大石上,望呀望呀,直到望不见神牛的影子,才抱着给大禹做的衣服回屋。
事过两月,她收到了大禹托一个船夫带回来的家信,信中告诉妻子,他正和瑶姬开峡治水,疏理长江,完工后一定回家团聚。涂后十分高兴。又给大禹做了一身衣帽鞋袜,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每天黄昏,总站在涂山高台的大石上,向东遥望。一天,两天等着,等着。
不久,大禹和瑶姬终于把长江三峡疏通,洪水落下去了,三峡人民开始重建家园。涂后想:“夫君啊,你该回来了吧!”
谁知大禹又接到皇帝传来圣旨:黄河为患,火速前往治黄。大禹只好跨上神牛,立即北上。瑶姬助他一阵仙风,神牛驮着大禹升上天空,路过涂山上空时,他仿佛听见孩儿啼哭,只好默祷着:儿啊,儿啊,快快长……
一年、两年,大禹还没有回来。他治了黄河,又治淮河,治了淮河,还要去治理中华大地上数不清的江河,他就这么年复一年地东奔西走,一定要把江河治好。可是涂后呢,她也是天天站立在高台石上,等呀,盼呀,等呀,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引颈遥望,放声呼喊大禹归来,最后化成了一尊巨石,被人们叫做“呼归石”。
上一篇:咏《巢湖·半汤风景区》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重庆·南温泉》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