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佛寺》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安远路170号。创建于1882年。最初因慧根和尚从缅甸迎来白玉佛像建寺于江湾供奉而得名,1918年迁建于现址。玉佛寺仿宋代宫殿式建筑,共三进殿堂,内有弥勒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玉佛楼、卧佛堂等。寺内共有两尊玉佛。一为坐佛,高1.9米,阔1.34米,结跏呋坐,镶嵌珠宝;另一为卧佛,长96厘米,是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刻像,神态安祥,栩栩如生。另外,寺内还数藏有北魏、唐代名贵佛像,绘画珍品及唐人手书经卷靖刻大藏经和其它佛典共7000余卷。其中1890年印刻的全套旧本大藏经有1662部,是国内比较完整的藏经之一。玉佛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对外开放。
〔现代散文〕 天下名山僧占半。即使在都市里,寺庙似乎也应该在幽静的地方。没想到玉佛寺却被围在一片鳞次栉比的灰色厂房和密集的居民住宅间,颇有点令人失望。可是,一到安远路口,寺庙围墙和影壁的淡黄颜色,就给人明亮、宁静的夺目之感,那悬着“玉佛禅寺”横匾的挑角重檐的山门,更显得气宇轩昂、与众不同。跨进大门,只见殿堂巍峨,回廊曲折,花木葱茏,僧众出没,果然是另一番境界。
这时,一位拈着念珠,满头霜雪,法号叫华定法师的和尚来接待我们。他9岁出家,已经当了六十多年和尚。他带领我们跨进天王殿,穿行在神龛佛座、氤氲烛影之间,如数家珍地介绍道:“这是弥勒佛,坦胸露腹,终日含笑”,“那是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负责护法安僧”……
从天王殿出来,隔着庭院,就是宏伟的大雄宝殿。台阶前种着广玉兰、樟树、罗汉松和棕榈等,修剪整齐,绿叶掩映着殿堂的红漆大门。庭院中鼎立着一只铁香炉,炉顶是楼阁式地飞檐屋盖,安定古雅。殿堂里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的塑像,高约丈余,金碧辉煌,仪态端庄,左右两尊佛像,便是阿弥陀和药师,两侧靠墙各排列着十位天兵天将,号称二十诸天,威武雄壮,在拱护着释迦牟尼。仰观殿顶,圆形的藻井中,九龙盘绕,色彩斑斓。地面上摆着一排排洁净的拜垫,一只香樟木雕的红色大木鱼夹在其间,形同磐石,两侧都被敲得深深凹陷了下去。原来这只木鱼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华定法师持槌敲了一下,声音果然洪大。接着他神采飞扬地向我们介绍玉佛寺有史以来最难忘的一天——1963年1月8日。那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陪同来沪访问的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来玉佛寺为她的丈夫、锡兰前总理班达拉·奈克的64岁诞辰,举行隆重的佛教纪念仪式。当时这里幡影飘飘,鲜花簇簇,法鼓金镭铙,钟声佛号,洋溢着中锡两国深厚的情谊。
通过宝殿向西拐弯,来到卧佛堂。堂里光线幽暗,气氛宁静,陈设简朴。只见一尊长约2尺余、乳白色的卧佛,一臂直伸,一臂曲肱而枕,侧身而卧,神思邈邈,在玻璃佛龛里被灯光照得晶莹皎洁,光彩夺目。这就是寺内的两尊玉佛之一,释迦牟尼涅槃的形象。我国卧佛很少,玉雕的就更少了,所以格外珍贵。佛龛两旁,陈列有钟鼓亭和磬亭,雕镂精细,描红漆金。南屋还陈列着佛教文物北魏石刻菩萨、唐代石刻观音、清代木雕灵鹫山等,闪耀着古代佛教艺术的光彩。
从卧佛堂出来,参观了讲经堂,然后转向东厢房,换上拖鞋,悄无声息地进入另一座佛堂。宽阔明亮的窗子静静地低垂着金黄色的帏幔,光线柔和,气氛安谧。明亮、洁净的玻璃佛龛里,一尊用整块碧玉雕成的近2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色泽浸润,剔透晶莹,背后衬以色彩绚丽的光焰和明月似的光轮,愈觉庄严瑰丽。佛像盘膝坐在莲花座上,右手扶着膝盖,左手仰放腿上,带有臂镯,挂着念珠,披着花带,面部表情温和宁静。寺内的这两尊玉佛,是佛教艺术的珍品。华定法师告诉我们,它们是1882年清末高僧慧根和尚赴仰光瞻仰大金塔时迎回建庙供奉的。开始玉佛寺建在远郊江湾,1918年移到市内。它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体现了中缅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
环绕佛堂的三面墙壁,靠着14个2米多高的藏经橱,珍藏着一套1890年间刻印的旧本大藏经,共7240册,分装在7240个木盒内。经橱木门,油光锃亮,一尘不染。西头的一个橱留一扇玻璃门,往里可以看见排列整齐的经盒。有一册翻开的经书陈列在橱前的玻璃盒内,经书上刻有释迦牟尼讲经图。环顾着这卷帙浩繁的佛经,里面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蕴藏着多么奥秘的哲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为了取经,寻求佛理,跋涉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的道路啊!
玉佛楼是全寺最雅净的地方。我们徘徊其间,凝神屏息,细语悄声,生怕惊扰了那端肃宁静的气氛。这时,似乎已经远离市尘的嚣扰,沉浸在一种明净的境界中。
(周尊攘)
〔民间文学〕 清光绪年间,普陀山的慧根和尚发下宏愿,朝拜世界上各处佛教圣地。他爬山涉水,晓行夜宿,一天,到了广西山区,穿过一座大山,进入一个山谷,见一处泉水淙淙,野花遍地,树木苍翠,鸟声啁啾,仿佛步入神仙世界。慧根和尚漫步山间,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他就俯身捧了几口泉水喝,寻到一棵大树下,有块青石,便打坐休息。一觉醒来,在漆黑之中,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团亮光在闪烁。他吃了一惊,连忙快步走了过去,用手一摸,原来是一块很大的玉石。他高兴得侧卧在玉石上面,模仿普释迦牟尼的姿势,十分自得。
第二天天明,他引来泉水把这块奇石冲洗一下,这块奇石一经水洗,更加洁白晶莹,他遐想开了,如果能把这奇石雕刻成我佛释迦牟尼坐像,那就太好了。可是又一想,此地是深山幽谷,怎么能把它运走呢?他思考良久,只有马上走出这山谷,寻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把发现奇石的事告诉大家,恳求得到大家的支持、帮助才行。果然,当地百姓和佛教信徒,都争先恐后地愿意出钱出力,很快就把这块玉石运了出来。慧根和尚打听到,缅甸有位雕刻佛像的能手,此事非他不行,于是又千方百计把这块石头运到了缅甸。这位雕工看到这么大的一块洁白玉石,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他一遍又一遍地抚摸、观察。经过三九二十七天的琢磨,才订出“以石造型,以型裁石”的方案,裁成了横竖两块。又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精心雕琢,才刻成了一尊比真人还要高大的释迦牟尼坐像。接着,又花了九九八十一天,雕成了一尊半躺着的卧佛像。像成之后,果然是晶莹剔透,光彩照人,人人赞为稀世奇珍。这两尊佛像应该供奉到何处去呢?慧根和尚一时拿不出主意了。这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这两尊玉佛应该归宿到“东海之滨,黄歇封地”。慧根和尚一惊醒来,回味梦中偈语,才悟到应把这两尊玉佛载送回国,在春申江畔的上海建庙供奉。
为了安置这两尊玉佛,慧根和尚放弃了他原先许下的宏愿,就近奔波于缅甸各地筹募经费。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把玉佛从南海安运到了上海,先寄供在江湾镇上一个寺庙里。他又四处奔波化缘,筹集经费,历6个寒暑,终于在江湾镇上建成了一座玉佛禅寺,专门迎奉两尊玉佛。慧根和尚经历了10年的含辛茹苦,为这两尊玉佛耗尽了心血,不久就圆寂了。
现在,上海玉佛寺内供奉着色泽莹洁,宝相端庄的玉佛坐像;楼下西边的卧佛堂里,供奉着另一尊半躺在红木榻上神态自若的玉琢卧像。
(顾延培 叶美云整理)
上一篇:咏《钟山风景名胜区·玄武湖》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宜昌·玉泉寺》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