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常熟城西北,北临长江,南濒尚湖。山势由西向东延伸,东西长6.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周围23公里,主峰高259米。古称乌目山,因其状似卧牛,故又名卧牛山,系长江三角洲腹地最高点。三千多年前,周太王次子虞仲让国来吴,去世后葬于此山,山由此而得名。又称“隅山”或“海禺山”,因古代这里地临东海而得名。山的东端伸入县城,旧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南坡以岩石为胜,有剑门、初平门、石梅等石景;北坡以川溪涧著称,有破龙、坠石、桃源等涧流。山入东端,有古墓葬群;西山多石洞及名人墓葬。山上林壑幽美、石奇涧清,以风光迷人而跻身于江南名山之列。古有“虞山十八景”之说。其主要风景点有:气势磅礴的“维摩旭日”、飞珠溅玉的“秦坡飞瀑”、巍然耸峙的“昆城方塔”、晴雨相织的“拂水晴雨”、横空凌云的“剑门奇石”、月影扶摇的“潭泉映月”、瑰丽多姿的“辛峰夕照”、晨光曦微的“破山清晓”、诗情浓郁的“书台积雪”、荡人胸怀的“烟岚高旷”、晴光潋滟的“桃源春霁”、神奇珍贵的“瑞石奇树”、水乡情浓的“藕渠渔乐”……此外,虞山还于1987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1500余公顷,林木覆盖率达96.6%,属亚热带人工和天然相结合更新起来的森林群落类型,有乔灌木种类89科309种,其中包括观赏价值极高的红豆树、古银杏、罗汉松、古枫香、白皮松以及千年古藤。此外还有猴面鹰、绣眼鸟、松雀鹰、报春鸟、画眉、云雀等40多种鸟类。
〔古诗文赏析〕 游 虞 山 元·倪云林
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
甘冽言游井,荒凉虞仲祠。
看云聊弄翰,把酒更题诗。
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
这是一首游览兼怀古诗。诗开头两句通过用典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虞山风景秀丽,地处较偏,是隐逸之士的理想去处。陈蕃是东汉汝南平舆人,官乐安豫章太守,迁至太尉,封高阳侯,为人刚正不阿,崇尚气节。当太守时,不接宾客,唯南昌高士徐孺子来,特为之设一榻,去则悬之。“陈蕃悬榻处”,意即不接宾客之处,“徐孺过门时”,承上句意,徐孺子业已过门,“过”可作“进”解,高士进门,可寤言一室之内,畅叙幽情。三、四句览古。春秋言偃,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号“南方夫子”,在启迪东南文化中起重要作用,“道启东南”,“文开吴会”,虞山有其墓,言子故居有井,井边有洗衣石,皆其故物。“甘冽言游井”,即睹物思人。虞山原名乌目山,因其东南麓有虞仲墓,为纪念这位“让王”改为虞仲祠荒凉,大概久已无祀吧。五六两句则写作者的一团逸兴。倪云林画画,不求形似,只是草草而已,聊写心中之逸气罢了。诗亦有此意,“看云聊弄翰”,自在地看着山头云朵自由飘动,姑且抚弄起翰墨,吟诗作画,和朋友们“把酒更题诗”,诗酒流连,觞咏其间,大有兰亭之逸趣。和友朋宴饮赋诗,尽兴而回。末两句写游后余意,“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虞山游观之乐,萦绕胸臆,久久不忘。
(曹林娣)
〔现代散文〕 江苏常熟虞山之所以被人认为东南名胜,当然因它有许多足以使人流连徘徊的景物,尤其它那半入城中,半倚城外,背枕大江,面瞰尚湖的特有景观,使人特感美妙。
虞山的景物,可以分为北山和西山两区:北山多丛林古刹,以清寂见胜,西山则以雄伟为特色。如果打从无锡东来,那么,首先突入眼帘的是常熟西城内的山阜,它最高处是耸立着的辛峰寺,旁边是乾元宫,山麓之北是言子墓、仲雍墓,西边是雅集亭、昭明太子读书台、游文书院等,那一座座的古建筑,朱红的墙,琉璃的瓦和古铜色的雉堞对峙,在太阳下射出绚烂的光彩,这所谓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西城楼阁”,正是这里了。
虞山西区滨尚湖,游时以乘船为便,出西门登舟,沿山前塘行进,没多久即抵湖桥,桥横卧在宽广的湖上,两端要经过狭长的田塍,桥为三环洞式,高约一丈多,气魄很雄壮,游船多从桥下穿过;再往前划二里许,一直到了洋龙桥才停船上岸,打从邵巷上山,拾级越林,景多清丽,直到小石洞和老石洞为止。
老实说,这两石洞处地不广,别无胜景可言。但洞里却有石桌石凳,陈设俱全,每当杨梅时节,游人前往宝岩郊游,经过这里,必定在此打尖歇脚一番。因这里酒饭俱廉,菜肴完全乡村风味,鲜美实惠,远非城市酒筵可比,所以城中人游西郊的目的,欣赏石洞是其中的重要节目。沿途古墓很多,有万民留葬的于宗尧墓、一代名妓的柳如是墓及晚节不坚的钱牧斋墓,可谓集忠奸于一处。当人们倦游归来时,踏上原舟,荡漾于晚风袅袅的尚湖(一名西湖)中,晚霞满天,夕阳残照,这又是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西湖落日”了。
说起这一泓尚湖,上有虞山映带,颇为奇胜,相传太公尚尝钓于此,故名。这儿有山水之美,泉石之胜,是诗人画家常来聚会的地方。元末常熟大画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便时时来此湖桥饮酒取乐;观云霞吐纳,晴雨晦明,极山水之变,无不一一蕴于毫末,出之楮素,浅绛水墨,各极其妙,笔意潇洒绝伦,推为画中逸口。时与王蒙、倪赞、吴镇并称元末四大家。
据鱼翼《海虞画苑略》记载:“黄公望尝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西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牵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以为神仙云。”这是有关大痴道人,在常熟尚湖所遗下的逸话。
(林藜)
〔民间文学〕 老早,常熟还是东海边沙滩。有一天,牛郎思念织女,独自骑牛顺着银河走,想寻找除了“七夕”鹊桥外,还有没有可通对岸的桥。他走啊走,一直走了四十九天,来到天地交接处,真的看到了一座小桥,直达人间的东海。
牛郎骑牛原是神牛,知人情,便悄悄地过桥下凡。神牛海里邀游了几天几夜,才到海岸边。由于连日劳累,神牛四肢无力,跌倒在地。牛郎想弄点清水精料,但方圆几百里都是沙滩,苦奔几日,空手而归。他伏在牛背上失声痛哭。
这时传来一阵“吃吃”笑声,牛郎急忙停住哭,向笑声处张望,只见不远处,有位美丽姑娘。牛郎一心想救神牛,顾不上羞,过去很有礼貌问:“姑娘,这是何方宝地,怎不见人烟草木?”
“你我不是人么?”姑娘行礼反问,“你是何方人,为何来到此地?”当牛郎如此这般地说完以后,姑娘动了相助之情并试探着说:“你想要清水精料并不难,只要肯艰辛劳作就行。”
牛郎说:“我是庄户出身的汉子,再苦的劳作也吓不住我。”
姑娘看牛郎本色没变,这才从头上拔下一支金钗说:“用它作铲,自有清泉甜水。”又从头上拿下花环说:“用它作种,自有花卉草木。”最后,又从身上解下绿纱说:“用它作被,自有肥沃土地。”说完,姑娘从容告辞。牛郎看看三件物品,知是姑娘的一片心意,赶忙朝着姑娘背影喊道:“请问姑娘芳名,家住何方?以便我日后酬谢。”
姑娘回头微微一笑:“不必酬谢,奴家姓名刻在金钗之上。”牛郎细看金钗,见有“乌目”两字,不觉大喜。原来,他曾听织女说过,百花仙女身边有个侍女叫乌目是个热心肠的姑娘,人间多少名花异草,都是她出主意种上的。
待姑娘走后,牛郎日夜不停地干了三百六十天。果然,姑娘所说的都兑现了。神牛吃了青草,喝了泉水,也康复了。谁知,神牛也爱上了凡间,迟迟不愿站起。这可急坏了牛郎,他使劲地抓住牛角一提,只听“咔嚓”一声,牛角被拉断了,神牛“嗷嗷”直叫。叫声惊动了正在午睡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听了查访的禀告后,立刻下了三道指令,第一道,速将牛郎召回天庭,第二道,罚神牛就地变石;第三道,遣乌目下界守山百年。
乌目姑娘被遣后,见“石牛”身上光秃秃的,不怕再犯天条,施展了播种之术,把“石牛”打扮得郁郁葱葱,满身苍松翠柏,更有奇花异草。把许多人都引来了。入湖捕鱼,上山放牧,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后来,乌目姑娘虽然下凡期满,又上天去了,但她给凡间留下的好处,人们是忘记不了的。还把这座神牛变成的山定名为“乌目山”。
再后,周太王儿子虞仲,死后葬在乌目山,才改为虞山,一直保留到现在。
(陈鹰 整理)
上一篇:咏《池州·蓬莱仙洞》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太湖风景名胜区·蠡园》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