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万寿宝塔》原文、赏析、鉴赏
座落于荆江大堤沙市境内西段的象鼻矶上,北枕防洪大堤,东、南、西三面距长江50余米。万寿宝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嘉靖三十一年落成。系明番第七代辽王朱宪節遵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故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选此处建塔,含有镇水之意。塔座北向南,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0.76米,七层八面外石内砖。八角均有汉白玉力士弓身持膝背驮塔角,顶部置铜质鎏金仿葫芦形塔刹,上刻金刚经全文,相轮上有8根铁链连至塔座。塔身内空,一层正南壶门石额上刻有“万寿宝塔”楷书塔额。塔道为圆柱形夹壁,通至第六层后改为靠内壁铺阶登顶。第二层以上各层辟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塔身内外壁嵌佛龛128个,现仅存汉白玉石雕坐佛87尊;嵌石碑102块,其中有《辽蔚鼎建万寿宝塔记》石碑,记载建塔过程;嵌镶各种浮雕佛像砖、汉满蒙藏回文字砖和动物图案花砖共2347块,为当时全国8省17州、府、县、市人士所献。该塔于清朝时期多次维修,道光年间铸铁箍围塔加固。由于长江河床提高,塔底层已低于洪水水位。
〔古诗文赏析〕 登沙市浮图 明·王柏心
沧洲孤塔耸云端,绝顶高凌俊鹘盘。
风卷天声横野厉,沙沉日气压江寒。
愁来出世谈何易,老去惊人句总难。
苦忆东南戈未息,不堪极目倚危栏。
这首诗写诗人登临沙市宝塔,极目远眺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痛感自己有志不能骋,抒发自己对于国家内忧外患的忧愁悲愤。
前四句,写登塔的感受。诗人极写孤塔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他先是以夸张的手法,说傍水而立的宝塔,已高入云霄;但诗人仍觉得还未能极言其高,进一步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说当他爬上绝顶高处,发现自己高高在上,那飞得又高又快的鹘鸪鸟,只能在塔腰盘旋。李白言蜀道难,也只不过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作者为什么要极言其高呢?站得高,才望得远,王之焕有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诗人描写自己登高远望的感受。第三句写听觉:无遮无挡,高入云端的孤塔,狂风袭来,发现阵阵凄厉可怕的声音,在广袤的原野上呼啸而过。下一句写视觉,俯视长江,太阳蒸发的浓雾,弥漫压抑着沙岸寒江。诗人在写景状物,描摹自然风物,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这种感受,一方面是实的,是诗人用身体即视觉和听觉去感受,渲染自己在凌空高处所听到、看到的奇景异色。另一方面是虚的,诗人更是用心,用主观意识在体会和感受,不论是“耸云端”、“俊鹘盘”,还是“横野厉”、“压江寒”,实际都是诗人的想象或联想,诗人虚实并发,奇想联翩。
诗的三、四两句,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显得十分凄楚沉重。王之涣《登鹳雀楼》,那心情多么坦荡舒畅,他看到的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王柏心听到的风声是凄厉可怕的风声,看到的雾是寒气逼人,沉甸甸的雾。这里,虽只字未写作者,也只字没提忧、愁、悲哀,而作者重重心事,已通过景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一个“厉”,一个“寒”,把诗人内心的悲凉移到了自然景物之中,一个“横”,一个“压”,表现了诗人心灵所受到的巨大震动。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后四句诗人道出了个中原因。
据史载:王柏心学识过人,有国士之誉,官至刑部主事,但他面对国家内忧外患,自感无力拯救,于是绝仕途之念。任职仅一年,乞归。此诗正是反映的那一时期诗人的思想情绪。
后四句诗人的笔锋突然一转,直抒情怀:诗人忧愁满腹,本想来浮图这块佛家净地逃避尘世的烦恼,解脱自己,没想到,登高远望,触景生情,反而愁上加愁,忧中添忧,禁不住仰天长叹:难啦!想逃避现实太难了,就像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忧愁苦闷,真“进亦忧”、“退亦忧”。第四句,诗人表达了前句同样的心情。本想断绝仕念,远离朝廷,像历朝的归隐之士,寄情山水,吟诗作对,却又苦吟不出惊人句。真是左亦难,右亦难,是什么忧愁惹拨着诗人的心,使他如此不得安宁,如此痛苦不堪?诗人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迸发而出,在最后两句才吐出了自己的忧思。“苦忆东南战未休”,“苦忆”,包含痛苦地回忆、思索,长久地忧虑等多重意思。“东南战未休”,既指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入侵,也包括各种内乱。王柏心的许多诗对此作过反映:“群蛮坐得计,谈笑掠军粮”、“贼来如飙去远迹,去不敢追来不逆”、“处处征丁壮,村村筑戍台”,诗人正是长期痛苦地回顾那一件件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且这种战事仍绵绵不断。此时此刻,诗人登高远望,再看看脚下这片灾难深重、破碎不堪的土地,再想想生活在这块不幸的土地上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诗人目不忍睹,不堪流连。至此,诗人感情的冲动达到了极点。同时此诗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覃友茂)
〔现代散文〕 登上沙市荆江大堤,可见西段河岸有一个向江面突出的矶头,形状如同象鼻,故名象鼻矶。万寿宝塔就座落在象鼻矶上。古塔型古朴庄重。在夕阳映照下,高大雄伟,蔚为壮观。每每游人到此,便一忘旅途疲劳,争先恐后地登临顶层,俯视江流。
万寿宝塔的二到五层,依次塑立如来佛、大士子佛、地藏王菩萨和飘海观音4座佛像。各个佛体均为拓砂塑制,内裹麻纱和夏布,表面涂上清漆和各种色彩,看上去闪闪有光。
游人登上第7层举目远眺,万里楚天尽收眼底。宝塔南边便是万里长江,江水微微起伏,江面上白帆点点。西北方向,则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古荆州。塔东北方向,沙市人民公园一揽入目,似闻满园芬香。还可见公园侧有一内河环绕,这便是二千多年前的古龙门河,当年,楚国大夫屈原居住在河东岸。宝塔的西南角,长江支流沮漳河从这里汇入母亲的怀抱。河对岸是学堂洲,古时这里遍生芦苇。相传这里是三国故事中的“芦花荡”。公元208年,曹操水师从这里发兵,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令大将赵云袭击荆州,随后,在这里巧布兵阵与周瑜对峙,害得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今天,登临宝塔,只见那方圆18平方公里的学堂洲上仍是芦苇茂盛,每年为国家提供上百万斤的造纸原料。
下得塔来,向上翘望,只见万寿宝塔顶端为一圆形金属铸体,名曰“金顶”,重几十吨。这“金顶”经过了四百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光彩夺目。人们不禁望塔兴叹:从建筑学上讲,在当时生产条件下,这砖石结构的8面7级古塔是怎么建筑的?这几十吨重的塔顶又是怎样吊装而成?看来,光彩夺目的乃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万寿公园分3个部分,前院为“怡寿园”,建有宾客接待厅;后院为“园中园”;中院因其万寿宝塔雄踞其中,故名“万寿园”。园内建有一条170米长的沿江长廊,虽不比北京颐和园的千步廊精美壮观,却独具南方风格,引人入胜。游客漫步长廊,居高临下,望万里长江缓缓东去,心胸为之开阔。长廊东段曲折延伸通向前院影壁“八仙门”,西段连“观音阁”,外廊进“园中园”,由此可进入人工石林溶洞之中,洞中有两块郑板桥手书石刻,溶洞之中建有地下厅,厅内陈设典雅,布局精巧别致,与宫廷式两层建筑“迎宾洞”一气呵成。厅内设有饮料室和宴会厅,游人在这里小憩慢饮,透过地下厅雕花格窗窥视脚下的长江,别有“洞天之乐”。整个万寿公园为宫廷式碧瓦红墙所环绕,满园鸟语花香,竹木滴翠。“怡寿园”内,翠竹拥着人工太湖石山,流水叮咚,叫人诗兴大发,口占成篇。还有那绿篱,由长廊通向宝塔的葡萄棚架和大大小小造型各异花坛,把万寿公园装扮得玲珑剔透。
“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这是清代诗人的叹语。而今,明星城畔万寿园则喜气盈盈把四方的客人招引。
(宋雁)
〔民间文学〕 很久以前,沙市象鼻矶一带有一条汊河,汊河里有一个十分凶恶的河妖。它兴风作浪,翻云覆雨,闹得江津人民不得安宁,一年至少要翻24条船。
据说这河妖是孽龙所变,事情发生在金沙江畔。有一天,几个穷孩子在山上砍柴,意外地捡到了一个通红发亮的“孽龙蛋”(民间俗称为“蛟子”)。孩子们不认识,有的说是宝贝,有的说是珍珠。大家正议论纷纷,突然后面一声狂笑,“好啊,你们这群穷小子竟敢偷盗我家宝珠,还不快快给我!”原来来了当地一个恶霸的儿子,名叫卓列。他以为真的是宝珠,上前夺过就跑。其他几个孩子不服气,上前与卓列争夺,卓列慌了,忙将孽龙蛋含入口中,一不留神吞到肚子里去了。他感到后悔,继而一想,反正在肚里还可屙出来,宝贝不会走。谁知过了会,他觉得十分口渴,肚疼如绞,心似火烧。他急忙跑到金沙滩边饮水,仍不解渴,干脆跑到河里喝起来,突然一声惊雷,将卓列震得昏了过去。霎时,他觉得浑身奇痒,遍身长出鳞甲,变成了孽蛟。孽蛟野性骤发,顺江而下,游到哪里,哪里就泛滥成灾。
孽蛟来到荆江一带,两岸百姓望着滔滔洪水,个个愁锁双眉,担惊受怕。有人请了三清观的老道玄虚大师,使出了三十六招,也没能将它制伏。后来,玄虚道人从庄王庙内取出一枚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水神珠,投入江心,才将江水退却。孽蛟见水退了,无法再向下游作乱,拼命挣扎,最后一头扎在汊河里,化为了河妖。
有一天,南岳衡山有一个本领高强的清虚道人云游到江津,住在三清观里。他与玄虚老道谈经论道时,提到河妖一事。清虚道人感叹地说: “好个风景如画的江津古镇,被河妖扰得人人不安,实在可恨!”
玄虚老道向清虚道人求降妖之术,清虚道人说:“这妖怪十分凶猛,单凭你我还无济于事。必须有一座百佛宝塔才能将它镇住。”玄虚道人为难地说:“我道界与佛界素无来往,此事能办到吗?”清虚道人笑道:“道佛二家均以慈悲为本,河妖涂炭生灵,岂能袖手旁观?”
商议已定,清虚即日祭坛,请了鸿雁大仙传递数百封道书,从四海名刹古寺请来了佛砖千块,汉白玉罗汉96尊,还从峨嵋山铸来280斤重的金顶一个。各方名僧高道云集江津,摆下了降妖大阵。祭来天兵天将,与河妖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将河妖擒住,镇于塔下。从此,民间就有了一句俗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王文华)
上一篇:咏《涪陵·“鬼城”丰都》诗词散文赏析
下一篇:咏《太湖风景名胜区·东山》诗词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