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
位于宣州市敬亭山南麓,有两塔相邻,东西对峙,相距数米,明末清初诗人施闰章诗云:“双塔如老翁,苍颜比肩立”。古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承袭唐制,为砖砌。仿木结构,各有七层,呈四方形,高约20余米。东塔边长2.65米,西塔长2.35米,外观挺秀。为全国现存古塔中所罕见。塔身砌有佛像,有阑额、圆拱门。塔底层以上三面开门,东塔无东门,西塔无西门,无塔心柱和其它装饰。塔底为白石浮雕,在塔第二层内壁嵌镶有宋代文学家苏轼正楷书写的《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刻石,石呈长方形,石中缘配有砖框,为金石史上瑰宝。近年,经修缮,更显古塔风姿。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诗文赏析〕 双 塔 寺 清·施闰章
林麓依崇岩,松雨洒衣湿。
双塔如老翁,苍颜比肩立。
上有玉局铭,摩挲隔层级。
摧残劫火余,风雨百神集。
裴守移招提,栋宇蔽原隰。
至今榛莽中,遗础累百十。
事往钟磬稀,夜阑龙象泣。
黄檗邈难招,白云时出入。
旧井有灵泉,修绠谁当汲。
“林麓依崇岩,松雨洒衣湿。双塔如老翁,苍颜比肩立。”诗人登上敬亭山,但见敬亭树木葱茏,掩映着重重叠叠的岩石,一阵风吹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衫。定睛看时,原来是松枝上的浓重的露水被吹落下来。可见诗人登山之时是在清晨太阳未出山之际。诗人为寻觅故乡的古迹而来,此行主要目的是来看一看阔别已久的双塔。那双塔,在诗人看来,如两位年迈的、饱经沧桑的老人,岁月的流水使它们面容憔悴苍老,它们肩并肩地站在那里,似乎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
“上有玉局铭,摩挲隔层级。摧残劫火余,风雨百神集。”这是对塔身的进一步描绘。玉局,是宋代祠官名。苏轼在四川成都任过玉局观提举,故世称苏玉局。“铭”便是指两塔东西两壁各嵌刻有苏轼撰写的碑文。西塔碑的落款上写有“元丰四年二月二十七日黄州团练付使眉阳苏轼书赠宣城广教院模上人。”故诗称苏玉局。碑称《坡仙塔碣》。此塔碣较高,以手抚摸,还差一两级石阶。此塔历经劫难,饱受摧残,屹然风雨,百神汇集,这是可赞赏的宝塔呀!古人建塔,意在聚气。神气汇集,便可降福于该地。施闰章所说的“百神集”便是此意。
“裴守移招提,栋宇蔽原隰。至今榛莽中,遗础累百十。”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裴休为宣州刺史,与希运禅师同建广教寺,构祠宇僧舍近千间,有佛殿、千佛阁、慈氏宝阁等,寺院内有金鸡井、松萝木等神话传说名胜宝物。“侈”,指祠宇众多,豪华壮观。其祠宇广大,屋舍众多,遮蔽了原野。而今,杂树丛中只有数以百十计的残存石基,其他则荡然无存了。
“事往钟磬稀,夜阑龙象泣,黄檗邈难招,白云时出入。旧井有灵泉,修绠谁当汲。”往事已渺然难寻,寺院的钟磬之音早已稀疏,夜深人静之时,似可闻听高僧的哭泣。龙象,是佛家语。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为龙象,后因以名高僧。黄檗,指佛教禅宗派别中的黄檗宗。希运禅师曾于福建黄檗山大振宗法,黄檗之道始兴。此道场隆于宋,废于元,至明代复兴。万历年,隐元中兴此道。而施闰章前来双塔寺之时,黄檗宗已邈然难招,唯见白云在塔顶飘来荡去。寺院中旧有金鸡井,井中还有水,甚至井台上还有长长的绳索,可是谁还来此汲水呢?结尾六句写双塔寺现实的荒凉。
身为宣城人,对故土上这一对宝塔的残破荒凉深感悲伤,这是可以理解的。
(周家群)
上一篇:描写《卜塘风景区》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周瑜墓·小乔墓》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