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石市大冶县城南3公里的大冶湖边。大冶县因“大兴炉冶”而得名。据清同治编修的《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名”。铜矿遗址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表积存约40万吨炼铜古渣,距今约3000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年代久远、规模最大、采掘时间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内涵最丰富的采矿与冶炼相结合的铜矿遗址。经过1973年以后的考古发掘,在铜绿山清理出春秋至汉代以各种木架支护的采矿井巷数百条,竖井、斜井、平巷纵横重迭,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还有多种形式的炼铜炉,其中春秋时代的炼铜竖炉8座,宋代炼铜地炉17座。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考证,打破了“中国青铜来自西方”的传统说法。1982年,国务院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投资在此修建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铜矿遗址博物馆,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高14米,内设序厅、遗址大厅、辅助陈列室、休息室等,完整地保留了古冶七号矿林的全貌。馆正上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几个大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题写。
[现代散文] 铜绿山,“大兴炉冶”之山。它是古今矿冶技术融通、发展的浓缩,它是历代矿冶工人聪明才智的再现。我曾有幸到此一睹它古朴而神秘的风采,抒怀古之幽情,叹神州之博奥,赞民族之精魂,实乃终生难忘之事。
乘车自大冶县城行约3公里便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遗址博物馆造型庄重,气势雄伟,色调和谐,好似一颗晶莹的大宝石镶嵌在考古发掘地。
拾级而上,进入二楼序厅。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块10吨重的孔雀石模型,摆放着盛开的铜草花盆景 。孔雀石模型正面用英汉两种文字刻写着遗址简介,背景是一个满山铜草花的巨幅彩照。穿过序厅步入遗址大厅,呈现在眼前的是约4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置身其中,仿佛是在古铜矿采掘场中漫游。顺着人流扶梯而下,缓步于2米多宽的参观回廊,可以看见古铜矿的全部结构。矿井、水槽、木架、通风口纵横交错,保存完好;木铲、木耙、木槌、铜斧、铜锛、铜钁等采掘工具排列有序,历历在目。虽说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发掘地复原的实情实景的确令我这个“外行”惊叹不已。没有现代化的动力机械设备,凭简单的木、石、铜、铁工具竟开掘矿井达50余米深,竖井、斜井、盲井和平巷等错落有致,井下木制之护架依然可见;没有现代化的通风、排水、升降、照明系统,但能干的工匠们利用气压差形成自然风流,制造了木槽、积水井等排水系统,发明了辘轳等“分层提升”的办法。粗制的采矿工具,虽不耀眼注目,却饱醮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矿冶遗址小巧玲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矿冶历史的创造、缩影和溯源。历史在这里向人们证实:中国的青铜器不是来自西方,而是出自商周时期以铜绿山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一带。历史在这里向人们展示:中国的青铜文化渊源流长,技压群芳。若不是亲眼所见,怎会有千万般思绪、如此多感慨。
漫步回廊,伫立良久,一丝奇念萦绕心头:地藏二千四百多年、令人痴迷的楚国编钟,可曾是铜绿山铜矿铸造?若真是,那么,对编钟一见钟情的人们不也应到此溯源探究、凭吊怀古吗?置身遗址大厅,你会产生不同于“编钟乐舞欣赏”的乐趣和美感,你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放声讴歌,乐而忘返。
走出大厅,回首仰望,情丝万缕,别离依依。随处可见采掘工人忙碌的身影,两耳充塞采矿机器的隆隆响声。古代铜矿遗址和现代矿冶基地在这里交汇、撞击和不断升华。“大兴炉冶几千秋,今古驰名播九州。开掘地层呈异彩,青铜文化见源头”(徐子伦诗)。游览铜绿山,不正是在研读一本中国矿冶历史的书籍吗?
(刘晗)
上一篇:描写《钟山风景名胜区》的诗词与文章
下一篇:描写《铜陵市》的诗词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