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小诗写野外的春景,十分诱人。题为《春行即兴》寥寥二十八字,确实是写了“春”,写了“景”,又写了“兴”。
出了宜阳城(今属河南省),就见到一片萋萋芳草,顿觉盎然春意迎面扑来,令人赏心悦目。诗人沿水而行,走进山谷,涧水曲曲折折,忽东忽西,更是乐趣无穷。只写涧水回转盘曲,便暗示了山谷的幽深和诗人优游林泉的乐趣。
渐至山深处,景色更加优美宜人。寂寥无人的山坳里,飘散着馨香的花树在自开自落。进入这种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境界,诗人能不为之陶醉吗?在这里,自然风景与诗人的人格品质契合,表现出一种哲理意味。这种“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趣,在王维的一首小诗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静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可以参读。李华与王维是同时代人,这里是他们诗歌的暗合之处,并非互相抄袭。
一路逶迤行去,空山寂寂,鸟声啁啾。以声写静,愈觉其静,正是“鸟鸣山更幽”。钱钟书《管锥篇》云“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有了鸟声,才不是死寂,而是富有生趣的幽静。宋人苏舜钦有句云:“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初晴游沧浪亭》)也有此种趣味,这就是静中写声的妙趣。
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诗人刚从红尘纷扰的宜阳城中出来,真如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疑非尘世。诗人在首句标出“宜阳城”三字,正是想反衬这世外桃源。
请看,这不是既写了明媚“春”景,又写信步而“行”吗?诗人置身其中,其勃勃“兴”致,不问可知了。这四句小诗,正是诗人兴致的表现。虽然句句写景,无一句说到自己,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感到其中有个流连忘返之人,呼之欲出。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据说羚羊在猎狗追捕时,会以角挂树,悬在空中,使猎狗找不到踪迹。)所论的正是这种不着痕迹的抒情方法。诗人并不直接抒情,他只是创造出某种境界,形成某种感情气氛,借此暗暗地抒发感情。
上一篇:《春游湖·宋·徐俯》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春近四绝句·宋·黄庭坚》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