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这首诗写从长安远望中的秋景,全诗紧扣“望”字,从地上、空中、山色三个不同的角度选景,意境高远,格调清新,臻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诗人在长安城中,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巍然屹立的楼房,紧靠在经霜的树林之外。抬头仰视,天空明净澄澈,没有丝毫云翳,象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极目远眺,峻拔的终南山和莹洁的秋色两相映衬,显得格外高爽。终南山的气概高于秋色,秋色的爽朗又胜过南山。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真是把终南山的秋景写绝了。清人翁方纲说:“诗不但因时,抑亦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敷,俱不是矣。”秋天气候干燥,阳光强烈,物体在明净的空气中轮廓分明,一切都显得更高大,更鲜明,峻拔入云的终南山,尤其是高远无际了。这二句诗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的山势与秋天的季节特点,把本来难与比较的南山与秋色互相比配,互相烘托,说成要比个高下似的。读者至此也就无不置于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中了,所以宋人誉此诗为“警绝”之作(见陈师道《后山诗话》)。
杜甫《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诗中有“千崖秋气高”之句,令人分不清何者是山崖,何者是秋气,只觉得浑然一体,高远无极。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把二者分开来写,使之互相对比,互相映衬,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缥缈的秋色,明净爽朗的秋色辉映着峻拔高耸的南山。同一意象运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各臻其妙。
在这样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诗中,我们还可以隐约窥见诗人的形象:他的胸怀就象一尘不染的镜天那样高洁,他的精神也正象南山那样奋发向上。这首平淡恬静的小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一种高远人化的境界。
上一篇:《踏莎行·宋·晏殊》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