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爰
作者: 王纪刚 【本书体例】
【原文】:
有兔爰爰(1),雉离于罗(2)。我生之初尚无为(3),我生之后逢此百罹(4)。尚寐无吪(5)!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6)。我生之初尚无造(7),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8)。我生之初尚无庸(9),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10)。
【鉴赏】:
西周后期,政治黑暗,朝政腐败,统治者不仅剥削下层劳动人民,就连他们内部也是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诗经·大雅·瞻卬》曰:“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就是反映周幽王强夺其他贵族的田地及奴婢之事。又因为幽王宠爱褒姒,并欲废申后及其所生太子宜臼,引起申侯不满,便联合其他部落举兵攻周,杀幽王、虏褒姒,立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由于西周故都经过战乱已残破不堪,又有西戎族威胁,便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后,势力日渐消弱,各地大小诸侯蜂起,他们“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以会盟主”,根本不听周王室的诫令,互相之间也展开激烈的争战。《兔爰》一诗,即是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现象的作品。《诗序》认为:“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以为是“闵周之作”,其实不然。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有一段话,对其主题可说作了较精辟的概括:
“这首诗表现一个阶级动摇的时候,在下位的兔子悠游得乐,在上位的野鸡反投了罗网。这投了罗网的野鸡便反反复复地浩叹起来。只睡觉吧,管他妈的!——你看他的心目中还有什么上帝存在?……我觉得这也是一首破产贵族的诗。证据是:(一)这种厌世心理根本是有产者的心理;(二)兔与鸡的取譬明明是包含得有上下阶级的意义;(三)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正是诗人所浩叹的乱子。”
有人还认为这是劳动者的悲苦之作,相较而言,郭氏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从诗意看,诗作者是一个经历过西周宣王中兴、西周衰败以至灭亡,并经历过平王东迁,诸侯背叛而纷争的失意贵族。他以“兔”作比,看到曾经处于下层的贵族甚至普通民众现在悠闲自得,而作为有一定地位的自己(“雉”)却接连遭到不幸,联想到当初无为逍遥的日子,对比现实,感到十分颓废、悲伤,无奈间,只有“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还不如睡大觉,什么也不顾的好!
诗歌采用比兴手法,以“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有兔爰、雉离于罦”、“有兔爰,雉离于罿”起兴,一方面借悠闲漫步的兔比喻地位低于自己的贵族及平民,借高飞在天的雉比喻位居他人之上的贵族,并以其鲜明的遭遇和不同的地位反差引发出“今不如昔”的主题,另一方面,又以此而起兴,引出下文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值得注意的是,连用三个“有兔爰爰”,却又用了不同的“雉离于罗”,“雉离于罦”“雉离于罿”,读者不难发现,悠闲漫步的兔子,神态始终是悠闲适意的,而“雉”就不同了,在奋飞过程中不断地碰到罗网、捕鸟笼、捕鸟车等陷井上面而难以自由。这种反复描述和重复表现,增强了两种不同境遇的对比度,起到了深化主题的效果。
作者遇到一连串的不幸和打击,在极端的不解与困惑中,不由得想起过去闲适得意的时光,“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初尚无庸”,当初“我”根本不需用努力做什么,为事情操心,照样悠闲,遐意,可今天怎么啦?“我生之后”,“逢此百罹”、“逢此百忧”、“逢此百凶”、“在“我”生活的今天,却碰到一系列的忧愁事、烦恼事、凶险事!上一层以兔与雉(别人与自己)作对比,这一层是自己与自己作对比,过去是如此地逍遥自在,如今却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世易时移,恍惚间,竟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原因呢?作品没有回答,作者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他所能做的,只有“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还是囫囵睡大觉吧,再也不要动了,再也不要醒来,再也不要关心世事了!看到此,一种没落贵族式的消极用世、苟且偷生心态一下子暴露无遗。作者于此显露其消极难为的悲观心态,我们也因此而看到:这种消极无为、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在历史的巨变中,只能遇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一个又一个不幸。
诗歌对比鲜明,一喟三叹,于反复的叙述中表现其失意悲观的心态,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用韵也非常工整,罗、为、罹、吪同属歌部,罿、造、忧、觉又相为通韵,罦、庸、凶、聪同属东部,利于诵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在四言句式的整齐排列中,间用“尚无为”“尚无造”“尚无庸”等三言句式,使诗歌更为活泼,有较强的节奏感。每小节之后的“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数字,单独成句,如金奏玉磬,戛然而止,典型地表现出诗作者决然消沉、不求闻觉的悲观心态,使作品的表现性更为丰富。
上一篇:《元夜》情诗三百首赏析
下一篇:《兔置》情诗三百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