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之方中
作者: 戎耀文 【本书体例】
【原文】:
定之方中(1),作于楚宫(2)。揆之以日(3),作于楚室。树之榛栗(4),椅桐梓漆(5),爰伐琴瑟(6)。
升彼虚矣(7),以望楚矣。望楚与堂(8),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9)。
【鉴赏】:
《定之方中》是一首记叙卫文公营建宫室复国中兴的叙事诗。诗的主旨是在赞颂卫文公。
公元前660年,北方少数民族狄人乘卫懿公“好鹤”荒政之机,击败卫国,懿公战死,卫戴公率残部千人败退,在宋桓公的帮助下渡过黄河,暂栖曹邑(今河南渭县南),戴公一年而卒,卫人又拥立卫文公。卫文公在齐桓公扶助下迁都楚丘,重建国家,营造宫室,终于使卫国复兴。这首诗就是通过记叙这件大事来赞美卫文公的。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总写卫人营造宫室的热烈场面。开首四句写宫室的地址和方位是根据定星和太阳的影子来测定的。就连破土动工的时间都是待定星处中才开始施工。说明卫人虽处于困难时期,因为这是复国大业,所以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也显示了他们安邦定国的坚强毅力。“树之”三句写宫室房屋周围还要种上榛、栗、椅、桐、梓、漆等树木。榛、栗之实可作祭品,椅、桐等四种木材,可制琴瑟,以备宗庙祭祀之用。
这是美化环境的长远规划。也寄托着卫国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卫国将与这些树木一样欣荣繁茂,久盛不衰。
第二章追叙当初选择楚丘为建都基地的情景。“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这五句写卫文公亲自考察楚丘周围的地形地物。写他登上漕邑旧城远望纵览楚丘和堂邑,仔细观看了楚丘周围的地形,又仔细考察了这一带桑田的土质状况。“卜云其吉,终然允臧”写建造宫室的地方确定下来后,接着就占卜,占卜的结果很吉利。楚丘是个理想的地方。上古凡遇事都要占卜问卦,已成为当时的习俗,建国定都的大事占卜问卦是绝对不可少的。这一章追溯当初定都地形的选择。显示了古代对地理位置的重视。所以卫文公亲自登高临下地进行勘察;古人认为农桑乃立国之本,所以卫文公要亲自考察楚丘一带土地种植状况。这章从大处落笔,写出了一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胸怀大志,治国有方的贤明君主形象。
第三章写卫文公勤劳治国,终于使卫国强盛起来。“灵雨既零”四句,写卫文公为使人民富庶国家强盛,冒着春雨,星夜乘车不顾泥泞,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亲自到田间来劝农桑。这样的国君,在古代那样的社会里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诗中赞叹:“匪直也人,秉心塞渊”。赞美文公杰出不凡,用心踏实深远。全诗最后一句“騋牝三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地点出了卫国已经富庶。此话并非虚美之词,而是有历史依据的。《左传·闵公二年》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华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正是因为文公生活俭朴,重用贤才,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勤于治国,才使卫国富庶强盛起来。诗末四字,包涵着多少内容啊!
这首诗为了避免平直,有意写成倒叙的形式,“文似看山不喜平”,倒叙方式自然形成跌宕。先写热烈的宫室建筑的劳动场面,再回过头来追叙当初选定修筑宫室地址,考究楚丘一带农桑土壤状况,占卜问神。第三章以舒缓节奏热情地歌颂文公勤于治国和卫国终于复兴。前两章恢宏吞吐,大开大合,而又有巨细、宏微之别,末章从容典雅,以少胜多,情深意远地赞美了文公是治国安邦的贤明君主。
这首诗写了历史上的一位中兴贤主。这样的历史人物一生政绩可能是很多的,本诗却只选了三件事:择地占卜;建筑宫室;亲劝农桑。写文公治国政绩只用了“騋牝三千”就显示它的重大辉煌。这样以具体事例和人物的具体行动来刻画人物,自然避免了抽象的说教和历史事实的罗列。
《定之方中》也保留了一些上古时代建筑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当时社会的习俗风尚,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历史意义。
上一篇:《宋城者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下一篇:《宛丘》情诗三百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