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原文】: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1)。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2)。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3)。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4)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5)。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6)。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7)。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8)。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9)。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10)。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11)。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12)。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13)。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14)。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15)。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16)。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17)。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18)。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19)。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20)。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21)。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22)。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23)。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24)。孤子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25)。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26)。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27)。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28)。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29)。心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30)。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31)。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32)。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33)。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34)。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35)。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36)。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37)。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雾雰(38)。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39)。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山以清江(40)。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41)。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42)。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驰之焉止(43)。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44)。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之信期(45)。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46)。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47)。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48)。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49)。。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50)。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愁愁(51)。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52)。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53)。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54)?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55)。
【鉴赏】:
本篇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其具体时间据蒋骥推断,可能写于屈原自沉汨罗前一年秋。此时楚已濒危,诗人绝不容于世,自知壮志难酬,遂生彭咸自沉之思。诗人处于救国救民无望,多方排遣愁思,反而郁结纠缠更深的一种极度苦痛之中。全诗通篇直接抒情,往复喟叹,悲愤不已。是九章中感情最沉郁的一篇。全诗的基调哀伤、惶惑、幽怨、孤独却又充满了抱守高风亮节,不肯同流合污,宁自沉以随彭咸也不失气节的奋争精神。全诗的抒情于沉痛中以伟岸的人格力量给人以审美感受、鼓舞与激励。诗人以旋风摧蕙草起兴,托物寄情,“心冤结而内伤”,诗人忠而被谗,信而见疑,蒙冤含屈进发出难以自抑,无法排遣的哀怨与忧伤。“冤”实乃情之根,诗之眼。诗人追怀彭咸之志,推崇他高尚的品格,确信一切虚伪的东西终不可久长。诗人继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说明忠佞犹如冰炭难容。忠贞之士犹如兰芷,虽处幽谷僻壤,却也芬芳飘逸。自己志比蓝天白云,虽难合于世却要持守耿介高远的气节。全诗第一部分,总括了自己的遭际,抱负和信仰,赋诗而言志,可看作全诗的总叙。在这个部分,以“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总括兴起,形象鲜明,拟比恰切,情感发抒先声夺人。继而多方设譬,说明忠佞不可共处,昭示志向,十分生动。全诗第二部分诗人极写自己虽居处幽远之地仍为国为民思虑不已的难以排解的哀愁怨愤。辗转反侧、长夜难眠。悲愤、忧伤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继而诗人巧妙设譬,以不尽愁思结成佩带,将无垠愁苦编织成内衣,使诗句情景互生,蕴含深邃。诗人虽也想强抑内心的怨愤,然而思潮反而更加翻腾。其根由在于“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在于报国无门,在于壮志难酬。这儿直接点明诗人愁苦郁结的原因,是全诗的诗眼所在。第三部分诗人驰骋想象,登山峦,入幽深,冀望能遥见故国以慰愁思,然而却满目荒凉,“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接着诗人神游太虚,与霜雪虹霓相交接,虽气象万千却“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迷茫恍惚。夸饰的瑰丽奇特,反衬出诗人情感的郁结难抑。终止只得“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决心以彭咸、介子、伯夷的高风义节作为自己的归宿。诗的情感步步推进,至此发出了最高音。“曰”以下为全诗结章,怨恨往昔的理想化为尘泥,悼惜国家命运忧惧不已,虽也想到以死相警告,但同时也想到这又有何益?诗人把始终无法排遣的愁苦留给了读者。生不能救国救民死又与事无益的生死难结的情感也会更深的感染读者,其感人至深处亦在于此。全诗直抒胸臆,想象丰富,夸饰神奇,反复咏叹使全诗中诗人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许多双声迭韵联绵词,不仅增强了诗的韵律美与节奏感,也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上一篇:《恨春》情诗三百首赏析
下一篇:《悼亡》情诗三百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