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①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②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④
【注释】 ①参(she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苦雨:久雨不停。终风:终日刮的风。②点缀:这里指遮蔽。这两句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敌诬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③鲁叟:指孔子。乘桴(fu):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④南荒:极远的南方。恨:悔恨。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译文】 参星位置横斜,斗星转向,将至夜半三更,不停的风雨也懂得要晴而止。天空云散月明没有任何遮蔽,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我现已渡海北归,不必有孔子因道不行、浮舟于海上的感叹;听着犹如黄帝奏乐般的涛声,从中粗识老庄忘得失、齐荣辱的哲理。我在远僻的南荒之地历经磨难,虽九死而不悔;这次南游实是平生最为奇妙的经历。
【集评】 清·查慎行:“前半四句,俱用四字作叠而不觉其板滞,由于气充力厚,足以陶铸熔冶故也。”(《初白庵诗评》)
清·纪昀:“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十三)
【总案】 本篇作于元符三年(1100)渡琼州海峡时。诗中苏轼视谪居为“奇绝”的游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倔傲之心。前半首纯用比喻体,连用四个排句,一气呵成,气韵雄浑。因而句式虽相似,均为四三格(且前四字两句对偶),却并不显得呆板滞涩。
上一篇:朱熹《偶题三首》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陆游《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