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呼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楫未胜衣;
唤爷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这首五古,系陈师道早年所作。他年轻时生活贫困,“囊无副衣”,妻子及三个子女不得不寄食岳父家中。神宗元丰七年(1084),岳父郭概任西川提刑,妻儿随从入蜀,自己因母老,不能同往,特写了此诗及《送内》以为送别。
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对这次离别的总的感慨。首句“夫妇死同穴”出自《诗经·王风·大车》: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但诗人用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夫妇今日被迫分离,只有等待死后才能埋骨在一起了。反映了他对摆脱贫困无望,因而聚会无期的痛苦心情。这就更加突出了这次离别之凄凉。次句写父子离别。诗题是《别三子》,故第二句为主,首句为宾。首句暗写,二句则明写,作者还特意在二句中点出“贫贱”二字作为分离的原因。三、四句对天号呼,进而写出这种骨肉分别之惨状。紧接四句写与妻儿临别时之情景:妻子在前,三子随后,离别后渐渐远去。“嗟呼胡不仁,使我至于斯!”二句,满腔愤懑不平之意,喷薄而出。
以下分别写与三子离别时情景。“有女初束发”,“束发”,一般选注本大多解释为“及笄”。古礼:女年十五,束发加笄。但陈师道此时刚三十一岁,何来十五岁之大女?据《大戴礼·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束发系成童之称,即大约六七岁。六七岁女孩,粗知人事,已知生离之可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怕从今以后再见不到我的面了。“大儿学语言”,指三、四岁牙牙学语之时。小小孩童,亦知分别,确实令人摧心。“小儿襁褓间”,只有婴儿不懂人事,不知分离,但亦痛哭不止。作者在同时所写另一首《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有“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句,说大女大儿,与父生离,固然可悲! 小儿年幼不懂分离,就更可怜。最末一句说“我怀人得知”,语短意长,于峭劲质朴中,道出人间无穷辛酸事。
这首诗写的全是真情实感,出语自然,文风朴实,故真挚感人。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封建社会中贫困知识分子的可悲处境。
陈后山少为曾南丰所知……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一生清苦,妻子寄食外家,《寄外舅郭大夫》云: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得家信》云: “深知报消息,不敢问何如?”况味可知也。诗格极高。(瞿佑《归田诗话》卷中)
上一篇:《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别滁·欧阳修》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