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庚辰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群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云。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䪅。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扑,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田家语》和另一首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汝坟贫女》,都是北宋诗人梅尧臣诗中最富思想意义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同情人民的进步立场。
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1040),西夏侵扰加紧。宋王朝发布诏书,重新登记人口,正规军以外,抽调“乡兵”(或称“弓箭手”、“弩手”),充实力量。当时规定,当地人口每户二丁三丁抽一,四丁五丁抽二,六丁七丁抽三,八丁以上抽四。各级官吏为了取媚于上,层层加码,横征暴敛,宋王朝督责转运使,转运使督责州官,州官督责县官,最后就到了人民头上。梅尧臣当时任河南襄城县令。地处汝河流域的襄城,正遭受水灾,再加上这层层加码的抽丁服役,使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作者面对民不聊生的惨景,写下了这首诗,它是当时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同情人民思想的自然流露。
全诗每四句为一节,共七节。前六节为第一部分,借农夫之口叙述了水潦虫害,田园荒芜,乡吏逼税抽丁,鞭笞百姓,百姓久受煎促的惨景。最后一节即第二部分,作者直抒胸臆,诉说自己面对惨景,不但无力挽救而且不得不参与其事,因而表示愿意辞官归隐。
全诗以“谁道田家乐”反诘句发端,直截了当地否定粉饰农村的说法,也许还包含有自我反省的意思,然后用事实说明农家之苦。“春税秋未足”,是说春天欠下的租税,到秋天尚未交足,农民们日夜提心吊胆,生活似在火中煎熬一般。而春秋交替,本来就表示年复一年,所以诗中也有纳不完的税、完不足的粮之意,极言农家苦日子程度之深,时间之长。
第二节讲天灾给农民们带来的灾难。夏天洪水泛滥,高过屋面。洪水之后又继以蝗虫之灾。这水涝虫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损失。
人祸加天灾,使农民陷于困境。可朝廷却还不肯放过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第三、四节就说“康定诏书”给农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迫害,大批劳动力被迫接受军训。“州符今又严”四句,写抗击外侮不容非议,可议者在地方豪吏假诏书以荼毒百姓。他们任意鞭笞无辜,胡作非为,使百姓在遭受外患之前,先得内忧之祸。连免除兵役的老人小孩都被抓去充数,农村中只留下失去劳力的瞎子和跛子。“田闾敢怨嗟”四句,写勤劳善良的农民面对暴力,无力反抗,父子生离死别,抱头痛哭。历史上盛传着汉代太守龚遂要百姓卖剑买牛,鼓励农业生产的故事,而今却是强迫百姓卖牛买箭,破坏农业生产。对比反差是多么强烈!
第六节诗是对第一部分的小结,写人怨天怒,化为淫雨,百姓遭受饥荒,面临着死亡的边缘。
最后一节“我闻诚所惭”四句,是作者自述心志。如同本诗“小序”中提到的县令那样,作者也是一个执行中央王朝和州官命令的县官。也许正是田家这番悲天悯人的话语,才使作者猛然省悟到自己也是中央王朝压迫人民的工具。“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是他经历痛苦反省以后的真诚表白。
全诗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但第一部分的“我”是农家自称,最后一节的“我”却是作者自称。两种不同的第一人称缀合成篇,且一韵到底,不但不使读者感到别扭,反觉顺理成章,农家的苦难生活对作者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作者站到农民的立场来说话。作者说“录田家之言”,“以俟采诗者”,也就是新乐府倡导者白居易所说的: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强调诗歌的讽谏作用,正是当时进步诗人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
上一篇:《琴诗·苏轼》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画菊·郑思肖》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