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长安秋望》原文与赏析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作品题为“长安秋望”,首句即开门见山,入笔擒题。“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傍的意思;“外”字泛指外边。秋天的树木经过霜打,多半木叶脱落,越发显得高耸挺拔; 然而,倚傍霜林的楼台又高出树木之外。惟其楼高登临,方能纵观全景,无论远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充分领略秋色的高远清明之美。
次句紧承上句,描写望中所见的天容。“镜天无一毫”,是形容蓝天如镜,明净澄澈,没有丝毫的云彩,一尘不染。这种近于虚空的写法更突出了秋景的高远寥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特殊感受。
三、四两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进一步将笔势转至远处望中的终南山。终南山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长安城南。山势峭拔,群峰秀丽,为古城长安的一大游览胜地。这里,诗人描写耸立的南山与高爽的秋色相互映衬,更显得气势峻拔,高耸入云。
全诗首尾呼应,紧扣一个“望”字,描绘了自长安高楼眺望终南远山所见的清秋景色。格调清新,意境高远。
作品在构思方面,不仅中心突出,而且还运用了逐层翻进的写法。写霜树挺拔,而楼更耸立; 秋色寥廓,山更巍然。景物互为依托,层层递进,步步登高,构成一种高远开阔的诗歌境界。
这首诗的后两句,曾被前人称为“警绝”妙句(《后山诗话》),尤见艺术功力。历来歌咏终南名篇,多以实物加以夸张比拟。如王维《终南山》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孟郊 《游终南山》云:“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写终南之势,倚日傍月,近天接海,充塞天地,虽用新颖比拟,极度夸张,但毕竟受到有形之物的限制而缺乏一种内在的灵动之感。杜牧的诗则跳出了这种窠臼,匠心独具,将无形的秋色与有形的南山相互比照。以虚托实,化实为虚,突出了大自然的内在气势。于此,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山色、形态,而且还可以感受其内在的气质,性情,从而显得气韵生动。同样,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从诗人登高望远,及其所见的寥廓天宇,巍峨南山,“气势两相高”中,不难了悟出诗人的高情逸趣。这种写法,即司空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品》) 唐诗三昧,可见一斑。
上一篇:和瑛《重游罗卜岭冈》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