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蕴《蟂矶》原文与赏析
张汝蕴
胜地孤岑秀,诸天阁道开。
白云迷古树,玄鹤舞空台。
当槛涛声入,隔林帆影来。
振衣聊眺望,人在小蓬莱。
这首五律描写芜湖蟂矶的优美景色。作者张汝蕴,是明代章邱 (今属山东) 人,曾任芜湖榷使。
据《芜湖县志》记载:蟂矶“在县西南七里,大江漘,高十丈,周九亩七分。矶右有穴,广一丈,深叵测,相传为蟂所居,昔时曾出害人”。此处每逢阴雨,烟波无际,故“蟂矶烟浪”称为“芜湖八景”之一,山上有水心楼和灵泽夫人庙等古建筑,历来是游客登临凭吊的所在,也是文人描绘吟咏的对象。
“胜地孤岑秀,诸天阁道开。”第一句点题,写出蟂矶独立江滨,山形峭拔而秀丽。第二句写山上的寺庙和通往山顶的栈道。“诸天”原为佛家语,佛经中统称三界二十八天为诸天,此处代指佛寺; 阁道即复道、栈道,山岩间用木料铺成的曲折盘旋的小径。首联起笔雄健,气势开阔,笼盖全篇。上下句构成工整的对仗,“孤”、“秀”、“开”等字,锤炼精当,突出了蟂矶的总体特征。
颔联紧承首联,写矶上的景色:“白云迷古树,玄鹤舞空台”。“白云”句紧扣第一句的“孤岑”,写山势高峻,古老的树木常在白云缭绕之中;“玄鹤”句紧扣第二句的“诸天”,传说中的仙佛已踪迹无寻,只剩下黑色的鹤鸟在殿台上飞舞。“迷”字写出云雾之缥缈变幻;“空”字点出寺庙之空旷寂寞,炼字准确生动。云、树、鹤、台,四类景物共同构成清幽寥廓的境界。
颈联继续写景,是从登山者的感觉上来写,用笔空灵而有变化,景物动静相映,层次分明。“当槛涛声入”,从听觉上写近景: 矶下的大江日夜奔流,澎湃的涛声从槛外传入,回荡着整个寺院;“隔林帆影来”,从视觉上写远景: 江上的帆影从远处悠悠而来,隔着树林隐约可见。作者不直言听到“涛声”,看到“帆影”,而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涛声入槛”、“帆影来林”,笔致灵活,气韵生动。“槛”字与上句的“台”字相承,“林”字与第三句中“古树”相应,照应周密;“当”、“入”、“隐”、“来”等字,均极为精确。
尾联直接抒情:“振衣聊眺望,人在小蓬莱。”身在高峰,天风浩荡,衣袂飞卷,故曰“振衣”。作者登山远眺,但见水天无际,云树苍茫,恍若身到蓬莱,飘飘欲仙,其欣悦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蓬莱”原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此处以“小蓬莱”暗喻蟂矶, 以浪漫的幻想方式结尾,并与第二句中的“诸天”遥应,颇有神韵。
全诗笔调明快,写景清新,章法严谨,一气浑成,词句精练而自然,风格雄奇而秀雅,是山水诗中的佳作。
上一篇:方孝孺《蜀道易并序》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袁中道《西山小记(其五)》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