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与赏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百货的集散地,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因此,这里商业繁盛,贾客云集,茶肆酒店,秦楼楚馆,应有尽有,又是个著名的声色玩乐的场所,有钱阶级在这里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年轻的诗人杜牧就曾羡慕扬州的繁华,特意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门下做掌书记,其时杜牧正当青春年华,“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唐才子传》) 过了三年放浪不检的生活。直到后来回忆起来,仍然十分留恋,道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云云。
这首诗是他在大中二年 (848) 8月由睦州 (今浙江建德) 赴京就司勋员外郎职,路过金陵时写的。路过金陵,遥望扬州,不禁忆起昔日的生活和朋友,便写下此诗寄给好友韩绰。
首句说,淡淡的远山隐没在天的尽头,宽阔的江面迢递遥远。这是他站在江南的金陵眺望江北的扬州时所见。隐隐,隐约模糊的意思,是说远山淡淡,模糊不清; 迢迢,迢递遥远,形容江面宽阔。金陵扬州,本是一江之隔,但作者却用“隐隐”“迢迢”两个叠词,把两地的空间距离拉得很大,是有意在暗示他与友人之间难以晤会。这一句用笔相当简练,仿佛一幅淡墨山水,给人以清新秀美的艺术感受。
次句说深秋了,江南的草木已经凋落。其时正值8月,作者路过金陵,“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 (谢枋得语)。面对江南草木凋落萧条冷落的景象,杜牧更加怀念江北扬州的繁华热闹,怀念昔日同游的好友。
那么,作者最怀念什么呢?“二十四桥明月夜”是诗人记忆最深的地方。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可见扬州的月夜是最动人的。“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 一说扬州水道纵横,城里确有二十四桥; 一说即吴家砖桥,因传说隋炀帝曾于月夜带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从下句看,作者对两说都有兼顾。句中说及吹箫,当与后说有关; 若单指吴家砖桥,则不必用“何处”二字了。
“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作者对好友韩绰的询问,带有调侃的口吻。意思是: 在这月明之夜,你又该在何处与美人们歌吹取乐呢?这一声带调侃的询问,既表现了他们之间亲密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温馨的回忆。当然,作者过去的是风流放荡的生活,但这里,读者决不会有轻薄之感。因为诗创造了一个十分优美的意境: 二十四桥上月明如昼,银辉满地,洁白如玉的美人吹箫桥上,箫声悠扬、飘散在青山绿水之间。徜徉在这样优美的境界当中,谁不陶醉?谁还会去计较作者的本意呢! 诗所创造的审美价值远远地超出了作者的原意,这便是本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原因。
上一篇:曾原一《宁都金精山记》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陆游《屈平庙》原文与赏析